北领角鸮
二级别名:Otus semitorques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身体带有深褐色细小蠕虫状羽纹
详细介绍
北领角鸮外文名Japanese Scops-owl,有3个亚种。
北领角鸮曾经是“O. bakkamoena”的亚种“Otus bakkamoena semitorques”(领角鸮日本亚种),2014年划为独立物种。
北领角鸮是留鸟,但由于冬季落鸟和观察的情况较多,在日本有些县将其视为冬鸟。该物种为夜行性,繁殖季节的雄性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但不会像红角鸮那样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且由于是夜间活动,所以很少被证实。巢是大树洞和桥梁中的洞。捕食老鼠、鸟类、青蛙和昆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包括中国东北、韩国、乌苏里兰、日本和琉球群岛。
栖息于丘陵到山地和低地森林,树木繁茂的平原,生活在开阔的地区,如林区、沙漠边缘、开阔的乡村和森林草原。到海拔900米的山坡;冬季在公园和花园出没。在日本也于寺庙和神社的树洞中繁殖。
习性形态
北领角鸮体长23-25厘米。翼展54-60厘米。雌雄同色,上体部分呈灰色,带有深褐色细小蠕虫状羽纹。翅深棕色,初级飞羽的外翈具白色浅黄色条,内翈具细小蠕虫纹; 肩胛上有一条白色带。尾巴呈棕灰色,带有白色的狭长条纹,并带有棕色的细小蠕纹。 下体灰褐色有深色条纹,羽毛有深褐色轴纹,部分有褐色细纹。鸟喙呈绿色,脚呈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