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鸮外文名Eurasian Eagle-owl,属夜行猛禽,有17个亚种。
雕鸮通常远离人群,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发现人立即飞走。飞行慢而无声,通常贴地低空飞行。听觉和视觉在夜间异常敏锐。白天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动物骨头会被雕鸮吐出,丢弃在休息处周围,称为食团。雕鸮在夜间常发出“狠、呼,狠、呼”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
雕鸮的繁殖期随地区而不同,中国东北地区繁殖期4-7月。在四川繁殖期从12月开始。此时雌雄鸟成对栖息在一起,拂晓或黄昏时相互追逐戏耍,并不时发出相互召唤的鸣声。3-5天后进行交配,交配后约1周雌鸟即开始筑巢。通常营巢于树洞、悬崖峭壁下的凹处或直接产卵于地上,由雌鸟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产卵后则垫以稀疏的绒羽。巢的大小视营巢环境而不同,每窝产卵2-5枚,以3枚较常见。卵白色,卵呈椭圆形,卵的大小为55-58毫米×44-47.2毫米,重50-60克。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35天。
在欧洲,估计雕鸮的繁殖种群数量为18,500-30,300对,相当于36,900-60,600只成熟个体(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20%,因此对全球雕鸮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为180,000-300,000只成熟个体,但需要进一步验证该估计。因此,雕鸮种群被置于100,000-499,999只成熟个体的范围内。
怀疑雕鸮数量趋势正在下降。欧洲数量估计会增加(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然而,自1970年代以来,亚洲数量显然经历了显著下降(Holt等人,2013年)。
2022年9月16日,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鸮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大自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保护动物。
1989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1996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