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鸮
二级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面庞心形,似仓鸮,但脸及胸部的皮黄色色彩甚深,上体深褐
详细介绍
草鸮外文名Eastern Grass-owl,是中型猛禽,有6个亚种。
如果条件有利,草鸮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繁殖。但是,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通常会选择在3月至6月间产卵。覆巢放置在地面上,隐蔽在密密的草丛或芦苇中,每窝产卵3~8枚,乳白色。卵的大小约40毫米×30毫米,孵化时间约42天,和非洲猫头鹰的孵化时间大致相当。雏鸟有白色的羽绒,先变成金黄色,再变成成鸟的羽毛。雏鸟两个月后离巢自营生活,母鸟继续喂养,幼鸟徘徊在高高的草丛间,到了晚上,它们回到巢中领取食物。当它们终于离开了窝,会换上略暗的羽毛,无法和成年雌鸟区分。
2020年2月23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公安分局民警及时救助一只草鸮。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草鸮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日本、越南。
地区灭绝:孟加拉国、斐济。旅鸟:中国香港地区、日本。
中国安徽(屯溪)、浙江(温岭)、江西(泰和、峡江)、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经常活动于茂密的热带草原,沼泽地,特别是芦苇荡边的蔗田,隐藏在地面上的高草中。有时也在幼松的顶部脆弱的树枝上栖息。
习性形态
体长32厘米,翼展116厘米,体重450克。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似仓鸮,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黄色;脚-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