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白头海雕
别名:白头鹰,秃头雕,秃头鹰,美洲雕,秃鹰,Bald Eagle,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纲目:猛禽
体长:85-110厘米
体重:3.5-6千克
保护级别:无危
白头海雕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
白头海雕是飞行的能手。它们在滑翔和鼓翼时的飞行速度可达时速56至70公里,若飞行时抓着鱼,其飞行速度仍可达时速48公里。它们并不常迁徙。若领地接近水源就不会迁徙,整年待在那里,但是如果领地不接近水源,就会在踏入冬季时往南迁,或是往海岸的那一方迁徙,在冬季期间仍可方便地觅食。白头海雕选择的迁徙路线要视乎该路线的暖流、上升气流及食物资源是否有利。在迁徙期间,它们会靠暖流往上攀升,而后往下滑翔,就这样使用暖流前进,而当遇上断崖和一些峭壁时则使用上升气流,掠过这些地带。一般而言,它们会在日间进行迁徙,因为那时太阳才能造成暖流,帮助它们飞行。
白头海雕一般只会吱吱嘎嘎地叫。视觉是白头海雕最重要的一种感觉。白头海雕视觉的清晰度超乎寻常,甚至比它的色觉还要好。良好的视觉使它们能够更容易瞧见猎物的藏身处。有些东西在人类看来不过是一团米色的皮毛,而一只白头海雕却能清清楚楚地辨出那是五只颜色各异的松鼠。其视力比人类的眼睛要锐利很多倍,尤其是对移动物体的反应视力更是出类拔萃。它常常凌空盘旋,放眼四野,明察秋毫,动作敏捷,能在水面上抓起几十公斤重的大鱼。
白头海雕具有捕杀动物用的利爪和撕裂动物用的钩嘴,它们的足底粗糙得像砂纸。这有助于让它们抓紧那些身体滑腻的猎物,例如鱼或蛇。相对于它们身体的大小而言,白头海雕的足也真是够大了——竟有15厘米之长。白头海雕像其他大多数猛禽一样,是日间捕食性鸟类,常成对出猎,凭其异常敏锐的视力,即使在高空飞翔,亦能洞察地面、水中和树上的一切猎物。不过,白头海雕以鱼类为主食,所以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沿岸。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海纳斯附近的奇卡特河区域,每年11月的鲑鱼洄游鱼汛期间,在仅仅10多公里长的河岸,竟能吸引三四千只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为终生配偶制。到了繁殖季节,白头海雕常成群地集中到一些食物比较丰富的地区,将巢筑于悬崖硝壁上,或者参天大树的顶梢上。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树枝,里面也铺垫一些鸟羽和兽毛。白头海雕和其他鹰类一样,也喜欢利用旧巢,并且在繁殖期间不断地进行修补,使巢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直径可达2.8米,厚可达6米,重量可达2000千克。
白头海雕在1782年被定为美国国鸟的时候,美国本土除了阿拉斯加州以外,一共大约有10万只白头海雕。但是美国建国后持续不断的国土开发,使白头海雕的栖息地迅速减少,过分捕猎更导致白头海雕数量进一步下降。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白头海雕和金雕保护法案,禁止捕杀和买卖白头海雕,并在民间加强了保护白头海雕的宣传。这项法律颁布后,白头海雕的数量在40年代初在很多州都有所回升。
1782年6月20日,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获许可采用部分为美国设计的国徽,包括:一只白头海雕正在抓住箭和用它的爪抓住橄榄树枝的国徽。
在一些北美洲人的文化中,白头海雕是一种神圣的鸟,它们的羽毛像金鹰一样,在美洲土著的很多宗教和习俗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些美洲土著认为白头海雕是神和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使者。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