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雕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体为暗褐色,背部略微缀有紫色光泽,颏部、喉部和胸部为黑褐色,其余下体稍淡。乌雕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森林中松树、槲树或其它高大的乔木树上,距地面的高度为8~20米左右,有时甚至高达25米以上。巢的结构较为庞大,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垫有细枝和新鲜的小枝叶,结构较为简陋,为平盘状。
乌雕白天活动,性情孤独,常长时间地站立于树梢上,有时在林缘和森林上空盘旋。多在飞翔中或伏于地面捕食,有时在林缘和森林上空盘旋。叫声音调较低而清晰。主要以野兔、鼠类、野鸭、蛙、蜥蜴、鱼和鸟类等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大的昆虫。觅食多在林间空地、沼泽、河流和湖泊地区,常见在林间沼泽和河谷地区上空盘旋觅食,也通过长时间地守候在树梢等高处,不断地注视着地面,发现猎物时才突然出击。
一项来自俄罗斯的研究分析了357个猎物的组成比例:接近六成为哺乳动物,三成是鸟,一成是两栖爬行动物与腐肉。还会主动掠夺其他鸟类的巢,如苍鹭、白鹭、红嘴鸥等,在幼鸟成熟前杀死它们。
乌雕致危的主要因素是多年来森林被砍伐,人类经济活动频繁造成的。乌雕的栖息环境被破坏,广阔范围的取食地也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下降剧烈。乌雕濒危的原因一方面是草原灭鼠,施放很多农药,而使吃鼠类为主的乌鹛富集剧毒农药而第二次中毒或产卵畸型或孵化不出;另一原因是当地猎民的捕猎。
1996年3月吉林省提出5年禁猎的法令,种群可望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