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鸢外文名Black-winged Kite,小型猛禽,有5个亚种。
多数地区的黑翅鸢系留鸟不迁徙,中国在云南省为留鸟,在浙江、广西、河北为夏候鸟。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
黑翅鸢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叫声细而尖,似‘Kyuit’或‘knee’。
黑翅鸢主要以田间鼠类、昆虫、小鸟、野兔和爬行类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小鸟和昆虫,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
营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深红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大小为36-42毫米×29-32毫米,平均39毫米×31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生效年代:199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