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兀鹫外文名Himalayan Vulture,属大型猛禽,无亚种。
高山兀鹫是留鸟。常翱翔于6000米高空、长时间在空中寻找动物尸体或残骸,发现后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
主要以腐肉和尸体为食,一般不攻击活的动物。视觉极其敏锐,常在高空盘旋寻找地面上的尸体。进食时竞争激烈,有时为了争抢食物而相互攻击。在食物贫乏或极其饥饿的情况下,有时也吃蛙、蜥蜴、鸟类、小型兽类和大的甲虫和蝗虫。
高山兀鹫由于较少捕食活的动物,其爪明显退化,但趾下具有发育充分的足垫,利于其在地面上奔跑和跳动。为了从一些大型动物尸体上撕食腐肉或拖出沉重的内脏,高山兀鹫的喙进化得异常强大。另外,为适应取食尸体,尤其是将头颈伸入动物体腔取食内脏或腐肉,其头部和颈部的羽毛特化为短短的绒羽,在进食过程中被沾污板结后,通过与土石、草茎、灌木等摩擦恢复蓬松状态,继续发挥有效的保暖作用。颈部的基部生长的一圈较长的羽毛则构成领,象人用餐时使用的的餐巾一样,起到防止弄污身上羽毛的作用。由于体形较大,翅膀大分宽阔,非常适合于在长时间、远距离的翱翔飞行中节省体力,对于寻找难以得到的动物尸体十分有利。争抢食物时,它总是伸直头部,张开翅膀,将肩部的羽毛竖立起来,不停地向前跳动,作恐吓的动作,以驱离其他个体。
高山兀鹫不善鸣叫,叫声为“嘶,嘶”或“哼,哼”的喉音。
高山兀鹫的繁殖期为12 - 次年5月。通常营巢于高原、高山、峡谷的悬崖岩壁的凹处或壁龛内,经常将旧巢整修后继续使用。巢材多取自附近地区,多为枯枝,内部铺以柔软物质,如动物毛发等。巢材稀缺时,甚至拾取破旧衣物、铁丝等筑巢。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污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偶尔被有褐色斑点。有些繁殖对单独营巢繁殖,但多数高山兀鹫在繁殖期共享巢区,巢间距离通常不太远。
2022年1月,在云南省保山市瓦马乡汶上一带的岩山上,有上百只高山兀鹫不时在天空中翱翔、盘旋,大部分时间停留在附近山头上休息,吸引了不少人专程前来围观。
2022年2月1日19时许,西宁野生动物园高山兀鹫夫妇“杨过”和“小龙女”在猛禽谷假山顶部产下一枚卵。经过59天的孵化,4月1日凌晨4时1分,雏鸟完全破壳。这是西宁野生动物园人工繁殖的第六只高山兀鹫。
危及高山兀鹫生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污染。多年来草原地区经常进行大范围的毒饵灭鼠,进食鼠类尸体常导致二次中毒。另外,乱捕滥猎现象在有些地区还时有发生。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1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 生效年代:1996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