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猛禽

红尾鹲

2024-08-21 17:01:17 41
红尾鹲

中文名:红尾鹲

别名:红尾热带鸟

纲目:猛禽

科属:红尾鹲

体长:450-460毫米

体重:600-830克

寿命:

保护级别:无危

特色:具有一定程度的领土性,单配偶制

红尾鹲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红尾鹲平均长度为95至104 cm(37至41英寸),包括35 cm(14英寸)的尾羽绶带,重约800 g(30 oz)。其翼展为111至119 cm(44至47英寸)。其身形呈流线型但坚实,羽毛几乎全白,配以红色长尾羽与朱色的嘴。雌雄羽毛相似。虹膜褐色。从眼前区域后方延伸出一条深褐色逗号状条纹,穿过并覆盖眼睛并延伸到耳覆羽。瞳孔为深褐色。嘴红色或橙红色, 喙鲜红色,基部略淡,嘴前半部稍微弯曲,嘴缘呈锯齿状,以便猎鱼。鼻孔周围为黑色。脚短,趾亦小,而呈全蹼足,腿和脚趾基部为淡蓝紫色,而蹼和脚趾其余部分为黑色。头部和臀部的白色羽毛隐藏有深褐色基部,而肩胛、背部、尾羽和尾覆羽的羽轴基部为深褐色。两根长尾羽橙红色,基部约有十分之一为白色,在飞行时可能不易看到。白色的翅膀上有深色的V形图案,翼长,而初级飞羽的羽轴是可见的。上翼的飞羽常带有更明显的粉红色调。换羽在繁殖季节之外进行,尾羽绶带会在其他羽毛之前替换。尾羽绶带也随时可能被替换,一根长出时另一根脱落,掉落的尾羽绶带可能散落在繁殖地周围,为很美丽的海洋鸟。
大小量度:体重600-830克;体长450-460毫米,包括延长的尾为960-1020毫米,嘴峰66-69毫米,翅330-339毫米,尾360-428毫米,跗蹠30-69毫米。

红尾鹲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原产地:澳大利亚、孟加拉国、英属印度洋领地、加拿大、智利、中国、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科摩罗、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达加斯加、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菲律宾、皮特凯恩、留尼汪岛、塞舌尔、所罗门群岛、南非、中国、汤加、美国(夏威夷群岛)、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游荡:巴西、斐济、肯尼亚、秘鲁和泰国。
不确定:美属萨摩亚、库克群岛、法属南部领地、基里巴斯、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瑙鲁、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东帝汶、托克劳、图瓦卢和瓦努阿图。

红尾鹲的详细介绍

微信截图_20240821155242.png

红尾鹲(学名:Phaethon rubricauda),是鹲形目鹲科的一种鸟类。原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鸟。它是三种密切相关的热带鸟 (Phaethontidae) 之一,外观上类似燕鸥,其羽毛几乎全白,具有黑色面罩和红色喙。雌雄有相似的羽毛。如名称所示,成鸟有红色的尾羽绶带,约为其身体长度的两倍。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洋毛里求斯。

红尾鹲平均长度为95104 cm3741英寸),包括35 cm14英寸)的尾羽绶带,重约800 g30 oz)。其翼展为111119 cm4447英寸)。其身形呈流线型但坚实,羽毛几乎全白,配以红色长尾羽与朱色的嘴。雌雄羽毛相似。虹膜褐色。从眼前区域后方延伸出一条深褐色逗号状条纹,穿过并覆盖眼睛并延伸到耳覆羽。瞳孔为深褐色。嘴红色或橙红色, 喙鲜红色,基部略淡,嘴前半部稍微弯曲,嘴缘呈锯齿状,以便猎鱼。鼻孔周围为黑色。脚短,趾亦小,而呈全蹼足,腿和脚趾基部为淡蓝紫色,而蹼和脚趾其余部分为黑色。头部和臀部的白色羽毛隐藏有深褐色基部,而肩胛、背部、尾羽和尾覆羽的羽轴基部为深褐色。两根长尾羽橙红色,基部约有十分之一为白色,在飞行时可能不易看到。白色的翅膀上有深色的V形图案,翼长,而初级飞羽的羽轴是可见的。上翼的飞羽常带有更明显的粉红色调。换羽在繁殖季节之外进行,尾羽绶带会在其他羽毛之前替换。尾羽绶带也随时可能被替换,一根长出时另一根脱落,掉落的尾羽绶带可能散落在繁殖地周围,为很美丽的海洋鸟。

大小量度:体重600-830克;体长450-460毫米,包括延长的尾为960-1020毫米,嘴峰66-69毫米,翅330-339毫米,尾360-428毫米,跗蹠30-69毫米。

红尾鹲被认为是单配偶制,成对的鸟会在连续的繁殖季节中保持配对关系,它们在离岸岛屿和岩石堆、岩石悬崖、珊瑚环礁和小岛上筑巢,形成松散的群落。它们很少在大陆上筑巢,巢本身是一个浅的地穴,位于阴凉的沙地或岩石裂缝,或在灌木下方。由于红尾鹲行走不便,它们会迎风飞行,失速后落地。巢通常位于灌木(或其他阴凉区域)边缘的one米(3.3英尺)内,以减少行走距离。热带鸟通常选择树干较少的灌木以便于进出。

该物种具有一定程度的领土性,会积极保护巢区和周围的啄食范围,从繁殖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在群居数量多或适合筑巢的地点较少的地方,会更加具侵略性。它们采取防御姿势,这包括抬起肱骨并将手腕靠拢,将脖子缩回身体并左右摇头,使头部羽毛竖起并发出尖叫声。可能会爆发啄击和争斗,两个对手会互啄对方并以身体撞击,持续长达90分钟。

微信截图_20240821155307.png

这种热带鸟也可能根据尾羽长度进行选型交配,这意味着配偶的尾羽长度可能相近,尾羽较长的鸟更具吸引力。

求偶时雌雄鸟在巢位附近悬崖边缘,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尾散开并向下弯,两脚伸向尾的两边做垂直的圆形飞行,求偶表演极为壮观。雄鸟会发起空中求偶展示,飞行成大圆圈,飞行若干圈以后,交替滑翔、其间会短暂快速拍翅,以及离水面几米的低飞,同时发出尖锐的咯咯叫声,双双滑翔到海面上空很远距离。起初成一小群一起飞行,然后成对重复展示,最后形成配对。一旦配对成功并建立了巢穴,它们就不再进行这种展示。繁殖期间通常回到它们原来的繁殖地并和它们原来的配偶结合。

繁殖的时间赤道以南的鸟类可能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在靠近赤道的岛屿上,通常从六月到十一月下蛋,大部分雏鸟在一月到二月左右离巢。 在圣诞岛,由于当地天气条件的不同,繁殖时间也不同。有些鸟可能全年留在繁殖地。在昆士兰州外的亚热带利迪埃略特岛,它们在冬季筑巢,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为了避开大多数迁徙海鸟的常见繁殖时间,如吵闹的楔尾鹱(羊鸟)。关于它们的习性,目前所知不多。

雌性红尾鹲产下一颗蛋,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为4246天。雄鸟通常在蛋产下后先孵化。蛋的长度为5.47.7厘米(2.13.0英寸)(根据地点平均在6.36.8厘米(2.52.7英寸)之间)和4.54.8厘米(1.81.9英寸)宽,呈椭圆形,淡褐色,有棕色和红黑色的标记,标记在蛋的大端更为显著。

微信截图_20240821155412.png

雏鸟初生时无助,无法移动(巢居性和半晚成性),初生时视力为零,23天后才睁眼。直到一周大时,它们只有在触碰时才会张开嘴,因此父母必须抚摸喙基部以促进喂食。喂食每天进行一到两次,通常在中午左右。雏鸟在一周大前一直由父母孵育,此后它们会躲在父母的翅膀下。它们还会站起来对着任何附近的鸟张嘴求食。双亲共同喂养幼鸟,将喙插入雏鸟的食管并反刍食物。雏鸟最初覆盖灰色或白色的绒毛,在1620天长出第一批羽毛——肩羽。它们的脚和喙生长迅速,超过身体其他部分的生长速度。雏鸟在巢中停留6791天,直到它们长成。

刚孵出的雏鸟覆盖着稀薄、长长的灰白色绒羽,头部颜色较淡。眼前区域裸露。较年长的雏鸟绒羽较灰。第三周时,主羽、正羽和肩羽开始显现,六周后雏鸟大部分已经长出羽毛,腹部和翅膀下仍有残余绒羽,十一周时完全长出羽毛。幼鸟额头、下巴、喉咙和腹部为有光泽的白色,头顶、后颈、肩胛、背部、臀部和上翼覆羽有明显的黑色横斑和鳞状纹理。它们的喙黑灰色,基部为淡蓝灰色,腿和脚为灰色。

红尾鹲在飞行时通常保持静默。除了在求偶展示期间,鸟类在到达或离开巢穴时可能会对其伴侣发出短促的问候声。鸟类会发出低沉的咆哮声作为防御声,幼鸟在父母靠近时会不断发出喋喋不休的乞饵声。

红尾鹲分布于南印度洋以及西部和中部太平洋,从东非海岸到印尼,南至日本南部水域,横跨到智利,以及夏威夷群岛,其中在西北部岛屿较为常见。它常见于水温在 2430 °C7586 °F)以下,南半球盐度低于35%,北半球盐度低于33.5%的海域。在太平洋中,其分布的南界沿着22 °C72 °F)的夏季表面等温线。

繁殖后,鸟类会广泛分散。有证据表明,印度洋的鸟类会随着盛行风向西移动,年轻个体在苏门答腊和西澳大利亚州的舒格洛夫岩上被标放,分别在毛里求斯和留尼汪被回收。 在库雷环礁的标放表明,北太平洋的鸟类随着那里的盛行风向东移动。强风有时会将它们吹向内陆,这解释了一些在沿海和其首选栖地之外的观察记录。

约翰斯顿环礁 是世界上最大的红尾鹲繁殖地,2020年有10,800个巢。在太平洋地区,该鸟在澳大利亚的离岸领土诺福克岛和豪勋爵岛以及昆士兰的珊瑚岛屿(包括雷恩岛和艾略特夫人岛)上繁殖。2020年中期,澳大利亚科学家在艾略特夫人岛发现了一只23年前作为雏鸟被标放但自那以后未见的鸟,该鸟回到岛上繁殖。 在新西兰领土上,该鸟在克马德克群岛繁殖。在太平洋的其他地区,它在斐济、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夏威夷(在库雷环礁有一个大群落)、库克群岛、皮特克恩岛以及日本和智利的岛屿上繁殖。

在印度洋上,欧罗巴岛]、阿尔达布拉环礁和圣诞岛上有大群繁殖地,在马达加斯加有较小的群落,该鸟在诺西维岛上繁殖。在塞舌尔和毛里求斯也有分布。 它也出现在印度洋上的澳大利亚领土可可斯群岛。李氏暖流的暖水促进了该物种在西南澳大利亚的露纹角繁殖,但在相应纬度的新南威尔士东海岸则很少见。它还在阿什莫尔和卡捷群岛和罗特尼斯岛以及西澳大利亚州的舒格洛夫岩、自然卷岬和巴瑟尔顿海岸线上繁殖。

居留性鸟类。繁殖期后作近距离游荡。善游泳和潜水,更善于飞翔,多数时间都飞翔在空中。性孤寂,除繁殖期回到原来的繁殖地和觅找原来的配偶外,其他时候全是单独在海面上空飞翔寻找食物。既能鼓翼飞翔,又能在高空翱翔的滑翔。视力特别好,能在空中看到水下食物,当它发现海上食物时,能从14米多的高空突然扎入水中捕食,并能潜入水下停留25秒左右。主要以飞鱼、乌贼为食,亦吃甲壳类动物。

红尾鹲是强劲的飞行者,但在陆地上行走困难,使用摇晃的步态行走。它们可以通过迎风飞行在空中盘旋;在求偶展示期间,配对的鸟甚至可能向后飞行并彼此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