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鸢[hēi yuān]外文名Black Kite,一种中型猛禽,有5个亚种。
黑鸢(Milvus migrans)在2014年分为“黑鸢”(M.migrans)和"黄嘴鸢"(M.aegyptius)(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0)。
黑鸢白天活动,常单独在高空飞翔,秋季有时亦呈2-3只的小群。飞行快而有力,能很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长时间地盘旋翱翔,两翅平伸不动,尾亦散开,像舵一样不断摆动和变换形状以调节前进方向,两翅亦不时抖动。通常呈圈状盘旋翱翔,边飞边鸣,鸣声尖锐,似吹哨一样,很远即能听到。视力亦很敏锐,在高空盘旋时即能见到地面动物的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
黑鸢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觅食主要通过敏锐的视觉,通常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当发现地面猎物时,即迅速俯冲直下,扑向猎物,用利爪抓劫而去,飞至树上或岩石上啄食。
黑鸢的繁殖期是4-7月。营巢于高大树上,距地高10米以上,也营巢于悬岩峭壁上。巢呈浅盘状,主要由干树枝构成,结构较为松散,内垫以枯草、纸屑、破布、羽毛等柔软物。雌雄亲鸟共同营巢,通常雄鸟运送巢材,雌鸟留在巢上筑巢。巢的大小为40-100厘米,有时直径达1米以上。每窝产卵2-3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5枚的,卵的大小为53-68毫米×41-48毫米,重约52克,钝椭圆形,污白色、微缀血红色点斑。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38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大约经过42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可飞翔。
在欧洲,黑鸢的繁殖种群估计为186,000-254,000对繁殖对,相当于372,000-507,000只成熟个体(Bird Life International正在筹备中)。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9%,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为4,100,000-5,600,000只成熟个体,尽管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一估计。它被认为在4,000,000-5,700,000只成熟个体中。
尽管黑鸢可能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猛禽,但由于中毒、射击、水污染和过度使用杀虫剂,其数量已经下降。城市环境的现代化和农业的改善也被认为是造成局部衰退的原因(Ferguson-Lees和Christie 2001年)。然而,在欧洲,黑鸢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占欧盟总数的90%以上)的数量趋势是稳定或增加的。在欧洲以外,总体趋势被认为是总体稳定的:在印度是稳定的(印度鸟类状况 2020年),在澳大利亚一直在增加(全球猛禽信息网络 2015年),但认为在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地方可能正在下降(2015年全球猛禽信息网络)。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