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鸣禽

小盘尾

2022-11-03 08:52:33 419
小盘尾

中文名:小盘尾

别名:小网球卷尾

纲目:鸣禽

科属:雀形目 卷尾科 卷尾属

体长:44-58厘米

体重:40-48g

寿命:暂无考证资料

保护级别:二级

特色:最外侧一对尾羽甚形延长

小盘尾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小盘尾雄性成鸟通体黑色,具紫色金属闪光;嘴基部前额羽为簇状绒黑色羽丛并向前延伸于嘴峰上,嘴峰除尖端外全为簇状羽覆盖;额、眼先、颊及耳羽绒黑色;头顶、颈具鳞状斑金属光泽;背、肩、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具紫蓝光泽;翅飞羽黑褐色,外翈闪金属光泽;尾羽黑褐色,外翈闪金属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甚形延长,其羽干部分裸出,末端内外翈彼此相对称呈“盘尾状”,其他内侧尾羽正常,仅约及最外侧一对尾羽长度的1/3。下体黑色,喉胸部羽端缘缀鳞状斑金属蓝绿色光泽;胁烟灰色;腹及尾下覆羽灰黑色,微沾光泽;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具灰白色尖端斑。
雌性成鸟体羽似雄鸟,仅金属闪光不甚显著;最外侧尾羽较雄鸟稍短。幼鸟的簇状额羽丛不发达;体羽微沾光泽;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羽端白色斑大而显著;尾羽呈正常深叉羽端,最外侧一对尾羽不甚延长,羽干不裸出,无延伸的“盘状尾”。
虹膜红褐色;嘴、跗蹠、趾及爪均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42-48克,♀40-47克;体长(包括延长的尾羽)♂476-580毫米,♀447-541毫米;嘴峰♂21-22毫米,♀22-26毫米;翅♂132-138毫米,♀130-138毫米;尾♂359-439毫米,♀320-409毫米;跗蹠♂19-20毫米,♀20-22毫米。(注:♂雄性;♀雌性)

小盘尾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德宏,南部西双版纳、思茅、元江及文山等地州,广西龙州。
栖息于海拔约890-1010米,是山区热带阔叶雨林鸟类;在林间空旷草地、山谷间开阔河流岸旁或潮湿的沼泽地带活动。也出现于竹林、农田和村落附近的小块丛林、果园和疏林草坡等开阔地带。

小盘尾的详细介绍

小盘尾外文名Lesser Racket-tailed Drongo,有4个亚种。

f93eb11cbc4017a604a0bc5b751b7c3e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小盘尾经常长时间的停留在孤立的乔木顶端,时而突然急速飞起,捕捉空中过往飞行的昆虫,或飞翔穿插于密树中。它飞翔较缓慢,体后尾羽的“盘状尾”飘荡飞舞,时而急速上升,紧接着翻筋斗般的下降,捕食沼泽草地受惊飞起昆虫。

小盘尾主要以蝗虫、蚱蜢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花蕊与浆果,通常站在树木高处窥视周围动静,发现猎物立刻飞去捕捉,然后飞回原处吞食。

小盘尾的叫声:多变的悦耳笛音weet-weet-weet-weet-chewee-chewee,旋律变化多,偶尔发出粗哑刺耳的叫声。并善于模仿他鸟鸣声。

小盘尾的繁殖期约在3-6月间,巢多置于阔叶树顶端高处一些小的分枝末端枝杈上,巢呈杯形,与卷尾科的其他种类相似。像小孩摇篮似的随风摇摆。巢主要由细枝、芦苇茎、根和枯草等材料构成,牢固地固定在枝权上。巢外壁还有蛛网,有时还或多或少装饰一些苔藓、地衣和树皮等,距地高5米以上。每窝产卵窝卵数为3-4枚。卵为长卵圆形和尖卵圆形两种类型,多为白色,偶尔亦有乳白色,被有淡红色、褐色或紫色深浅两层斑纹,尤以钝端较密。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397项)。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