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鸦雀外文名Short-tail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有3个亚种。
短尾鸦雀的相似种橙额鸦雀(Paradoxornis nipalensis)尾较长,头和背橙棕色,颏、喉纯黑色,下体几白色。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短尾鸦雀是留鸟。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呈松散的群体活动。性活泼,行动敏捷,不停地在林下灌木枝叶间跳跃觅食,常边跳边叫,叫声单调,轻声的啾啾叫,似“噬、嚏玺、噬”声。常通过叫声保持个体间的联系。有时也飞到树顶呜叫不已,特别是在受到干扰时。常结小群活动。
短尾鸦雀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据Caldwell(1931)报告,曾在距地1米左右的竹丛间找到短尾鸦雀的一巢,巢由草茎、草叶、嫩竹叶等材料再混以苔藓和蜘蛛网而成,内铺以柔软的草茎和纤维。
全球短尾鸦雀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短尾鸦雀在中国和越南的当地比较常见,在其他地区非常稀少且难以观察到(del Hoyo等人,2007年)。估计中国的种群数量约为100-10000对(巴西,2009)。
短尾鸦雀间断分布于中国华东至华南地区和云南及中南半岛东北部,为不常见留鸟。尽管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时有报道见过其身影,但至今没有一地有稳定可见的短尾鸦雀居群,广大观鸟者想要看到它并非易事。
2022年4月,在近期丹霞山春季鸟类调查期间,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调查队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多条样线记录到了短尾鸦雀,其中有些样线在一次调查过程中可以数次见到求偶过程中的短尾鸦雀小群,或者刚刚求偶成功的成对的短尾鸦雀。结合以往的调查记录,专家团队负责人表示短尾鸦雀在丹霞山的分布面积很有可能覆盖了整个保护区,在丹霞山属于比较易见鸟类,种群数量较大。这是丹霞山首次观测到成群的短尾鸦雀。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鸟类生活国际(Bird life International)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