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鸣禽

眼纹噪鹛

2022-11-07 22:59:56 271
眼纹噪鹛

中文名:眼纹噪鹛

别名:Garrulax ocellatus

纲目:鸣禽

科属:雀形目 画眉科 噪鹛属

体长:31-34厘米

体重:106-137g

寿命:9-11年

保护级别:二级

特色:喉黑色,胸棕黄色具黑色横斑

眼纹噪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眼纹噪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黑色,眼先、眉纹和脸颏茶黄色或淡棕色,眼后眉纹有的呈蓝灰和黑色相杂。耳羽栗色、皮黄褐色或黑色。
上体棕褐色,各羽均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或棕白色点状端斑,有时上背呈棕黄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横斑。其余上体棕黑褐色具白色端斑,次级覆羽栗色具黑色次端横斑和棕白色端斑;内侧飞羽和覆羽与背同色。初级覆羽栗色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最外侧1-2枚初级飞羽内外翈均为黑褐色,其余飞羽外翈基部蓝灰色或灰色,向内逐渐扩大,然后逐渐变为棕褐色或栗色,到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几全为棕褐色或栗色,所有飞羽均具白色端斑。
中央尾羽棕褐色或栗色、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外侧尾羽从基部到端部分别由棕褐色、灰色、黑色和白色等不同色段组成,且白色端斑和黑色亚端斑由内向外逐渐扩大。颏棕白或棕黄色,喉黑色,颈侧棕黄色,前部沾蓝灰色;其余下体棕色或淡棕黄色,胸具黑色横斑和棕白色端斑,两胁棕色沾栗亦具黑色次端横斑;腹淡棕色,尾下覆羽棕色。
虹膜黄色或黄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黄色。
大小量度: 体重♂116-137克,♀106-127克;体长♂310-345毫米,♀312-340毫米;嘴峰♂25-28毫米,♀26-27毫米;翅♂124-132毫米,♀119-126毫米;尾♂156-180毫米,♀153-183毫米;跗蹠♂49-53毫米,♀46-52毫米(四川亚种)。

眼纹噪鹛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西喜马拉雅山区至缅甸东北部,包括尼泊尔、不丹和印度北部。在中国分布于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中部、西部和北部)、云南(东北部、西部、西北部)以及西藏南部。
眼纹噪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400-3100米的杂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地区受青藏高原的影响,海洋季风成为该地区的水汽来源。东南部湿润多雨,又比较温暖。越往西北,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呈现出从温暖湿润逐渐向寒冷干燥过渡的气候特征)和针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等茂密的山地森林中,也栖息于林缘和耕地旁边的灌丛与竹丛内。

眼纹噪鹛的详细介绍

眼纹噪鹛外文名Spotted Laughingthrush,有4个亚种。

e99f4fde3217ff3b2adf8fb93947b715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眼纹噪鹛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多在林下灌木间或地上活动和觅食,不时发出‘卡归、归、归…’的叫声,繁殖期间则发出优美悦耳和富有变化的鸣叫,其声似连续的‘士威、士威、士威…’。

眼纹噪鹛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植物果实。植物果实大多数为肉质的核果、梨果、浆果及球果等类型,在果熟时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鸟类取食果实的方式主要有:①直接在树冠上蚕食果实或在树下蚕食掉落的果实,有时在蚕食后将种子咬出;②将果实从树上衔走后,于停栖处吞食或啄食;③磨破果皮,仅以食其内的种子)、种子和草子,特别是非繁殖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

眼纹噪鹛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夏季见于海拔2000-26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1984年5月14日,在该区英雄沟发现此鸟一巢。营巢地为平坦阶地,海拔2400米,四周为四川红杉人工幼林及灌丛;人为干扰少,隐蔽条件好。巢筑在高7米的云杉幼树上,距地3.5米。浅碗状,巢高120、窝深50、外径200、内径110毫米;亲鸟将三枝树枝扭曲交叉于二个粗枝间作为巢基,用粗约4-6毫米的树根、树枝、草茎等筑成平台状,用细短的树根树枝、草茎筑成浅碗状,内铺以须根。巢内有卵二枚,卵呈椭圆形,纯蓝色,二卵大小均为33×22毫米。当时亲鸟正在孵卵,恋窝性较差。

5月27日和28日,二只雏鸟相继孵出;孵卵期估计是16-18天。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担任。幼雏7日龄以后,羽毛逐渐丰满,需食量迅速增加;亲鸟暖雏时间逐渐减少,觅食时间相应增多。 7日龄时,亲鸟一般间隔1-2小时喂一次食;曾见一雏鸟在无亲鸟喂食时也连续张口求食。育雏期间,亲鸟轮流在巢区守护。育雏期为19-20 天。

1日龄雏鸟身体嫩肉红色。4日龄全身肉红色;绒羽簇状;羽芽微露。6日龄体羽芽放缨;眼可微睁;裸区呈紫红色。8日龄上体大部分已被羽;眼全睁。11日龄上体全被羽;翅羽现白斑。13日龄头顶呈灰黑色;上背羽现白斑;下背呈棕褐色;脚爪具较强握力。15日龄除头部外,绒羽已消失;喉部羽基变黑;耳羽呈棕色。17日龄全天站立于巢沿;上嘴呈深褐色;下嘴端部褐色。19日龄一号雏离巢;二号雏可在地上振翅跳跃。20日龄二号雏也离巢。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