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旋木雀外文名Sichuan Treecreeper,无亚种。
1995年,四川农业大学李桂垣教授根据四川天全和大邑县发表的旋木雀天全亚种Certhia familiaris tianquanensis可提升为种,称四川旋木雀C.tianquanensis。2000年,孙悦华,Jochen Martens 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顶发现了李桂垣所描述的这种旋木雀,通过形态比较、鸣声分析和DNA鉴定,认定其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 Li)。
四川旋木雀是由中国鸟类学家发现并独立命名的第二个鸟种,它们有绕着树干螺旋式攀爬的独特行为。这种娇小的鸟类数量稀少,生活在未受破坏的高山原始森林。
2004年,Paul Holt (英国)在陕西秦岭太白山录到了类似四川旋木雀的叫声,并给德国鸟类学家J. Martens寄送了相关录音。2005年5月6~15日,孙悦华,Jochen Martens 通过录音回放和捕捉辨认,发现四川旋木雀在秦岭确实有分布。在太白山发现四川旋木雀的林型以巴山冷(Abies fargesii)-糙皮桦(Betula utilis)为主,海拔为2600~2800 m,GPS为N34°01′,E107°48′。在洋县长青自然保护区发现四川旋木雀的林型以巴山冷杉-红桦(B. albo-sinensis)为主,海拔为2550~2700 m, GPS为N33°42′,E107°36′。在以上发现四川旋木雀的地方,皆有普通旋木雀同域分布。
包括四川旋木雀在内的旋木雀家族被俗称为“爬树鸟”,因其在树干绕圈螺旋式攀援而上的习性得名,而它全身上下各种秘密武器造就了这种独特的行为。首先是那一对非比寻常的脚爪。它们的爪子长而弯曲,爪尖生有尖尖的钩子,钩在粗糙的树皮上十分牢固,决不会有失足的危险。其次是被称为“第三条腿”的尾巴。四川旋木雀尾巴羽毛羽干坚实,与啄木鸟的尾羽颇为相似。当它站在树干上的时候,尾羽就会起到支撑作用。当它爬行的时候,起步阶段尾羽会向下发力,双脚同时启动,波浪状起伏向上。更有趣的是,四川旋木雀与啄木鸟类的尾羽换羽顺序一样,都是自最外侧的尾羽依次向内进行,待其余尾羽替换完成后,再换掉中央尾羽。这样,即使是在换羽过程中,尾部仍能保持对身体的支撑。这个特点与其他所有的鸟类显著不同,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对攀援树栖生活的独特适应。古语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四川旋木雀拥有如此高超的爬树本领后,它们的飞翔能力相对就不那么突出了。它们的翅膀短而圆,是飞翔能力较弱的一种类型,所以通常只能作短距离的飞行。
与我们熟知的啄木鸟一样,四川旋木雀也是高效的“森林医生”,但它们的取食方式有所不同。啄木鸟首先用又硬又尖的长嘴敲击树干,通过声音准确定位害虫躲藏位置后,啄开树皮,凿出洞来,再用构造奇特且带有胶性液质的长舌头,伸入害虫位于木质层内的巢穴,完成整个捕食过程。与啄木鸟的精确制导不同,四川旋木雀则是展开地毯式搜索。它们时常从树干基部向上旋转移动,用细长且略向下弯曲的嘴,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仔细寻找,当转到树干上部后,就飞向另一棵树的基部,以同样方法继续向上爬行。如果说啄木鸟是森林的内科医生,负责清除树木体内害虫的话,四川旋木雀就是一个外科大夫,负责清理树木表面的害虫。为了防止觅食过程中被一些细小的植物碎屑伤到眼睛,四川旋木雀也会闭合眼睑进行防护。那四川旋木雀吃些什么呢?据李桂垣先生和同事采集于天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的标本解剖发现,其胃中内容物主要为昆虫碎片,另有两个胃中各有50℅的幼虫和虫卵。
作为分布范围狭窄、较为罕见的鸟类,四川旋木雀已知的繁殖生态资料非常稀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悦华研究员团队于2009年发表在德国《鸟类学杂志》上的《四川旋木雀的繁殖生态研究初报》是第一篇专门的研究报道。他们指出,四川旋木雀在每年的5月开始繁殖,它们的巢穴既没有像常见的鸟巢那样选择在树杈上,也没有像啄木鸟那样选择在树洞中,而是偏好选择在高海拔的原始冷杉林枯木的裂缝中,这或许也是它们分布范围狭窄的重要原因。筑巢的材料主要是苔藓,还包含有少量的羽毛,巢壁的上半部分则夹杂有干枯的竹叶。它们的卵呈白色,在卵的钝部形成密集的红色斑点,这与其他旋木雀没有多少差别。在孵化小生命的过程中,雄鸟每隔6-13分钟就要回巢给雌鸟喂食。而在孵化成功后,雏鸟的父母共同承担起了养育雏鸟的任务。一般而言,四川旋木雀的雏鸟需要在巢穴中待上半个月才会出巢,从出巢到独立生活还需要父母再喂育10天左右。
因为寻找食物的原因,四川旋木雀具有小范围的垂直迁徙习性,冬季在海拔1300-2000米区域内都有观察到。在11月、12月的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邻近的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时间和地点的4次鸟浪中,四川旋木雀和金额雀鹛都同时出现,看来这两种头戴“中国鸟类学家独立发现和命名”光环的鸟类,似乎也是物以类聚。总体而言,四川旋木雀偏好于勤勤恳恳地在树干上旋上旋下,让你可以仔细地看个够。金额雀鹛就活泼得多,虽然有时也会在树干与树枝的结合部寻找食物,但更多是在树枝间、灌丛中叽叽喳喳、忽隐忽现,然后一飞而过。与它们一起集群的伙伴,比较固定的有淡绿鵙鹛、红翅鵙鹛、褐头雀鹛、栗臀、黄眉林雀等,此外还有灰头斑翅鹛、红头穗鹛、黄额鸦雀、赤胸啄木鸟、黄颈啄木鸟、斑姬啄木鸟等穿插其中,大家分工合作、各取所需,在森林中四处“扫荡”。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15)中其濒危受胁等级被评定为VU(易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