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鳾普通话读[diān shī],外文名Black-masked Nuthatch,是小型鸣禽,无亚种。
滇鳾多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与普通等其他小鸟混群。习性和其他鳾相同,善于在树干上攀爬觅食,啄食树皮缝隙中的昆虫。性活泼,晨昏之际多单个或结群,频繁活动于林间。主食鳞翅目幼虫、鞘翅目昆虫、蚂蚁、蝽蟓以及其他昆虫,另有少数花蕊、松子和果实。
滇鳾的繁殖期是4-5月,巢多筑于阔叶树上天然树洞中,也利用其他鸟类废弃的树洞作巢,有时也将一些裂隙扩大成适合的巢洞。洞入口常用泥土涂抹的很圆很小,洞内垫有细草、苔藓或羽毛。每窝产4-6枚卵,雏鸟晚成性。
由于伐木和森林火灾,滇鳾可能会继续减少,尽管它似乎能够适应退化和次生林。提出的保护行动包括在该物种分布范围内进行重复调查,以确定当前的分布和丰度,以及评估人口趋势和栖息地丧失率。进行生态学研究,以提高对其精确栖息地要求的理解,特别是对次生栖息地的耐受性和对破碎的反应。有效保护关键地点适宜森林的重要区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