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点颏外文名Siberian Rubythroat,是鸟纲、鹟科的鸣禽,无亚种。
红点颏属迁徙性鸟,夏天在中国最北边繁殖,秋末迁徙到中国最南部越冬。一年春秋迁徙两次路过青岛,迁徙时寂静无声,不易被人察觉。 红蓝点颏都是在夜间靠星象及磁场导航迁徙,白天休息。 在春季由冬季的栖息地返回出生地繁殖。
红点颏是地栖性的候鸟,一般它不在大树上活动,而在地面快速奔驰。喜欢在地面上活动,常在平原的繁茂树丛、灌木丛、芦苇丛、草丛中间跳跃,或在附近地面奔驰。大多在近水地面觅食,随走随啄,也在灌木丛低枝上觅食。在地上疾驰时,经常稍稍停顿并将尾羽展开如扇。常在平原、芦苇丛、沼泽地欢快地跳跃。善模仿蟋蟀、纺织娘、油葫芦、金钟儿等虫的鸣声。红点颏是食虫鸟,主要吃直翅目、半翅日、膜翅目的昆虫。
红点颏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主要吃直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也吃果实。
红点颏雄鸟羽色美丽,并善于鸣叫,一般在晨、昏至夜晚鸣叫,鸣声多韵婉转而细柔,美妙动听,十分悦耳。善仿昆虫、蟋蟀,油葫芦,金铃子、金钟子鸣叫,尤其是在发情其鸣声更悦耳。
红点颏的繁殖期为5-7月份,繁殖期发出多韵而悦耳的鸣声,常清晨、黄昏以至月夜歌唱。营巢于灌丛或草丛掩蔽的树丛的地面上,由杂草、嫩根、枯叶等材料组成椭圆形巢,巢上面封盖成圆顶,平时由巢侧面开一进出口。巢的周围有茂密的灌木或杂草等掩护,不易被人发现。每窝产卵4-5枚,卵有光泽呈蓝绿色,孵化期约为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在巢期13天左右。
全球红点颏的种群规模尚未确定,尽管在欧洲,繁殖种群估计为1,000-1,200对,相当于2,000-2,400个成熟个体(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欧洲占全球范围的5%以下。全部物种数量估计包括:中国约有10,000-100,000个繁殖对,约有1,000-10,000个正在迁移的个体和约1,000-10,000个越冬的个体;中国台湾岛约有1,000-10,000只移徙个体和1,000-10,000名越冬个体;在韩国约有10,000-100,000个繁殖对和约1,000-10,000个个体;在日本约有10,000-100,000个繁殖对,约有1,000-10,000个迁徙个体和约50-1,000个越冬个体,在俄罗斯有约10,000-100,000个繁殖对和约1,000-10,000个迁徙个体。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435项)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