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的特征为头侧具桔黄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鸣,叫声响亮清晰,能模仿和发出多种有旋律的音调。常聚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则多集成10-20只的大群。也常与八哥、椋鸟等合群在果树上觅食。社会性行为极强,若其群中的一只鸣叫,其他鸟则长时间地在附近徘徊鸣叫。鸣声清脆、响亮而婉转多变,繁殖期间更善鸣叫,常常彼此互相呼应。多变,而且能模仿其他鸟类鸣叫、甚至学会简单的人类语言。
主要以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无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嗜吃野果。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尤其是无花果或类似多果肉的果实成熟季节,常和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也兼吃昆虫,如蚱蜢、白蚁等。
繁殖期4-6月。营巢于乔木上,常成对或2-3对在同一树上或邻近树上繁殖。巢位多选择在死树或腐朽树木上的天然树洞中,常常利用旧巢,也能用嘴将小的洞口扩大和清理出洞内的木质。巢内有时垫有枯草叶、羽毛和蛇皮,有时无任何内垫物。
鹩哥由于过度捕捉和环境条件恶化,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在曾有分布记载的广西南部,已未见有任何报道,或许已在广西境内绝迹。在云南也很少见,仅海南岛还有一定种群数量,但亦不丰富,故应注意保护。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