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金丝燕属于雨燕科金丝燕属动物,种群数量稀少,指名亚种繁殖于印尼加里曼丹岛、印尼苏拉威西岛、马来西亚婆罗洲、越南会安及海南岛东南部的大洲岛,三个山洞充其量有200余巢,也可能在中国南海的一些岛屿上常见。戈氏金丝燕繁殖于海滨岩崖裂缝。淡黄色透明唾液而成的燕窝被采来做羹汤。此燕能以声波定位。有些著者把此种...
短嘴金丝燕为小型鸟类,白天常成群在栖息地上空飞翔猎食。飞行时常发出:“di-di-di-di”的叫声,边飞边鸣,鸣声单调而急促,显得较为糟杂。主要以各种膜翅目、双翅目等各种蛾类和飞行昆虫为食。觅食在空中,通过边飞翔边捕食。在四川、湖北地区为夏候鸟。贵州、云南、西藏地区为留鸟。3月末4月初出现于四川境内,9月末开始往...
地球上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在生物学分类中,它是鸵鸟科的唯一物种。非洲鸵鸟体长约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体重130-150千克,雌鸟稍小。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非洲鸵鸟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
地球上长距离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是尖尾雨燕。尖尾雨燕(swift)是长途飞行的冠军,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速度可达352.5千米/小时,即100米/秒。尖尾雨燕有一对剪刀尾。这可以为它避开空气所带来的阻力,它的头圆圆的,活像一个乒乓球。身子长长的,在空中飞行时,像一支箭一样快。尖尾雨燕为小型攀禽,最大的特...
白鹭是中型涉禽白鹭属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而黄嘴白鹭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国际濒危物种。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等地带,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
凤头䴙䴘为东北至青藏高原的夏侯鸟,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繁殖期具有复杂的求偶行为,雌雄个体在水面上演示具有仪式化的“舞蹈”:两只个体相互配合,和水面保持垂直,并且互相点头,有时还衔着水草。凤头䴙䴘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5~7月,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蒲草中营巢,以芦苇、...
黑颈鸊鷉(pìtī)(学名:Podiceps nigricollis)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一种中型水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1984年在青海海南沙珠的更朵海,观察到黑颈鸊鷉结群活动,一群约有20-30只,在水中和地面上觅食。翅短不易飞起,即使飞起也离水面很近,翅膀在水面上打起水波,飞行约10多米即落下。繁殖期发出哀怨笛音“p...
白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但经过人工驯养,已经达到了种群自我维持的状态。世界已定名的孔雀仅有两种:印度孔雀(亦称蓝孔雀)、爪哇孔雀(亦称绿孔雀)。而有些学者将白孔雀也列为另一种孔雀,其实白孔雀是印度孔雀的变异。因此白孔雀并不是一个独...
维多利亚凤冠鸠(学名:Goura victoria)外文名Victoria Crowned-pigeon,雌雄同色,拥有鸟类中最华丽漂亮的羽冠,也是色彩艳丽最漂亮的鸠鸽,是家鸽家族中最大的成员。维多利亚凤冠鸠常栖息在近水的森林或沼泽地区,集结成小群觅食活动,夜行性,主要吃各种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维多利亚凤冠鸠每年春天交配繁殖...
勺嘴鹬繁殖于苔原,迁徙及越冬时则多见于沿海滩涂湿地。在繁殖早期若第一窝卵损失则会产下第二窝卵,因此允许保育人员采集第一窝卵用于人工抚育。由于其特殊的喙形,其觅食方式主要为在浅水中如吸尘器般左右或前后移动喙端滤食;或有时如沙锥般将喙抬离水面又竖直向下插入水中。因此在滩涂上觅食时并不常见与红颈滨鹬混群:...
藏鹀外文名Tibetan Bunting,属小型鸣禽,无亚种。藏鹀一般独自或成双活动,冬季结小群。见人临近隐匿起来。尽管飞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观察到。它们在灌木丛中迅速移动,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尾巴翘的很高。歌声嘹亮,尤其是雄鸟,这是一种善于鸣啭的鸣禽。也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烈的小鸟。鸣声为短促啾啾叫似戈氏岩鹀。...
黄胸鹀Yellow-breasted Bunting,属小型鸣禽,有2个亚种。黄胸鹀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7000只。白天在地上、也在草茎或灌木枝上活动和觅食,晚上栖于草丛中。性胆怯,见人即飞走。黄胸鹀的叫声低弱,似“ti-ti”或“di-di”。繁殖期间雄鸟...
栗斑腹鹀外文名Jankowski's Bunting属小型鸣禽,无亚种。栗斑腹鹀冬季大多数进行游荡,北达中国哈尔滨,向南偶达沈阳和北戴河,仅有少数留在繁殖区。此鸟在地面活动时间较多,也有时在小树间,多单个或成对生活,很少集结成大群。性不怯疑,当人接近时方隐匿于灌丛或草中,特别是雌鸟孵卵时,接近一米远时仍不移动。栗斑...
蓝鹀外文名Slaty Bunting,属小型鸣禽,为中国特有种,无亚种。蓝鹀一般多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3-5只的小群,在地上、电线上或山边岩石和幼树上活动和觅食。性胆大,不甚怕人。冬季于农耕地。停栖时凹形尾轻弹。倾斜上升后飞行迅速。食物为鞘翅目昆虫和杂草种子等。叫声:鸣声为高调的金属音,多变化而似山雀。叫声为重复的...
红交嘴雀外文名Common Crossbill,是一种小型的燕雀,有19个亚种。红交嘴雀在冬季游荡且部分鸟结群迁徙。性活跃,喜集群,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有球果的松树枝间跳来跳去,觅食球果,也能用嘴在松枝间攀缘或悬垂于枝头,有时也下到地上活...
北朱雀外文名Pallas's Rosefinch,有2个亚种。北朱雀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但集群不大,呈5-8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也见和锡嘴雀、长尾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活动和觅食。性机警善藏匿,平时多站在高大树木顶枝上或灌木上,觅食时才下到草丛或灌丛中,一有惊扰,立刻全部飞走,并发出单调而低弱的“zhi”声...
藏雀外文名Tibetan Rosefinch,是一种高山和高原荒漠鸟类,无亚种。藏雀是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季亦成家族群或小群在地上活动和觅食。善于地上奔跑,较少鸣叫。主要以高山草本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嫩叶和灌木果实与种子。藏雀的标本采自中国青海布尔汗布达山脉,以后在多次考察中均未见到,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鸟类。1993年...
褐头朱雀外文名Sillem's Rosefinch,小型鸟类,无亚种。褐头朱雀的相似种高山岭雀额和头顶烟灰色,腰沾玫瑰红色。下体淡灰色而无桂皮黄色。二者区别明显。褐头朱雀是留鸟。成对或成家族群,有时也和高山岭雀、棕背雪雀等一起活动和觅食。以果实、种子、花序、芽苞、嫩叶和茎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多以昆虫为食,兼...
贺兰山岩鹨外文名Mongolian Accentor,是岩鹨科、岩鹨属小型鸟类,无亚种。据说1893年,一位俄罗斯生物学家骑着骆驼从乌兰巴托出发向西南方向考察,行至阿拉善地区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岩鹨,因其附近唯一的地理标志就是贺兰山,便以“贺兰山岩鹨”命名。没想到这一命名却误导了后来的学者们,他们在贺兰山里苦苦寻找,始终...
大仙鹟外文名Large Niltava,有4个亚种。大仙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大,不甚惧人。多在林下灌丛和小树上,也频繁的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叫声由优雅的k'tu-tu-ti声引出三个清晰的上升哨音;也发出似责骂的嘟声及鼻音dju-ee。大仙鹟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