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至10月中旬迁往南方越冬,春季多在2月中下旬北迁,均成小群和家族群迁飞,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进行,沿途不断停息。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引种过去的地方,如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疣鼻天鹅已变成了留鸟,不再迁徙。在英国迁徙的距离也很短,最远一般不超过50千米,而且是沿水域进行的。但在西伯利亚、蒙古...
红胸黑雁外文名Red-breasted Goose,无亚种,是一种小型雁类。红胸黑雁喜欢结群,但不与其他雁鸭类混群,而是独自成群生活在一起,较大的群体有时多达数百只。性情活泼好动,彼此在一起生活时,总是吵吵嚷嚷,极为嘈杂,声音可以传到很远。善于游泳和潜水,飞翔的速度也很快,从水面上飞起时,也总是在不停地鸣叫。晚上一般...
小白额雁外文名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无亚种。小白额雁每年9月初至9月中下旬离开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到达中国东北的时间通常在10月初至10月中下旬。最早在9月末即有到达中国的。最晚迟至11月初。春季最早迁离中国的时间在3月初至3月中旬,大量在3月末至4月中旬,最晚在4月末还有滞留中国的。迁徙多在晚上进行,白天多...
鸿雁外文名Swan Goose,无亚种,是一种大型水禽。鸿雁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末即开始大量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有的早在9月初至9月中旬即开始迁徙。迁徙时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1993年10月末至11月初,曾在吉林省白城地区见到一群多达500多只的鸿雁迁徙群。迁徙是逐步分批进行的,从9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末至1...
栗树鸭外文名Lesser Whistling-duck,属中小型鸭类,无亚种。栗树鸭在中国主要繁殖在南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夏候鸟;在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地区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在海南岛为留鸟。台湾为迷鸟。一般不作长距离迁徙。栗树鸭停息时身体挺直,常有几只不时引颈四望,遇人或敌害临近就首先起飞,随之其他树...
海南孔雀雉外文名Hainan Peacock-pheasant,无亚种。海南孔雀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若受惊扰,即行遁去。很少高飞到树端,而钻入稠密的枝桠间。夜间栖息在树枝上。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地面上觅食,晚间在树上过夜。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吃的几乎全部是昆虫和蠕虫类,这种特性在雉类中少见的。雄鸟的叫声嘹亮悦耳,会发...
灰孔雀雉外文名Grey Peacock-Pheasant,共有4个亚种,曾经分化为5个亚种,其中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在2004年,海南省林业局、海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通过DNA测序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科学手段研究,发现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遗传距离为3.1%,超过了鸟类种与种水平间的遗传距离的范围,应为独立的物...
白腹锦鸡外文名Lady Amherst's Pheasant,无亚种。白腹锦鸡夜间栖息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到地上活动和觅食,通常亮天后即下树在林中游荡觅食。除繁殖季节多见单只、成对或一雄数雌在一起活动外,其他时候多集成4-10余只的群体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常集成20-30只的大群。善奔走,在林中行走极快。飞行能力差,一般很...
红腹锦鸡外文名Golden Pheasant,有3个亚种。红腹锦鸡喜欢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春、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当危险尚远时,多在地下急速奔跑逃窜;当危险迫近时,则多急飞上树隐没。善奔走,途中遇低岩或小片空地时,则展翅滑翔而过。飞...
黑雁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少与其他种类混群。近水面低飞,涨大潮时栖于沿海港湾。觅食于沿海草场。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迁徙时常集成大群,白天飞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觅食,常常发出高叫声,极...
绿头鸭属大型鸭类,外形大小和家鸭相似。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和越冬期间,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或是游泳于水面,或是栖息于水边沙洲或岸上。性好动,活动时常发出‘ga-ga-ga-’的叫声,响亮清脆,很远即可听见。美国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绿头鸭具有控制大脑部分保持睡眠、部分保持清醒状态的习性。...
棕颈鸭(学名:Anas luzonica)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于沼泽、河流、湖泊、池塘及河口地带。叫声似绿头鸭但声更粗哑。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棕颈鸭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
印度斑嘴鸭相似种绿头鸭虽然个体大小相似,但体色明显不同。绿头鸭雄鸭头绿色,远处看起来呈黑色,雌鸭头部亦较斑嘴鸭雌鸭深暗,而体色则较浅淡,因此无论是飞翔时还是在很远处,都容易认出来。留鸟。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善游泳,亦善于行走,但很少潜水,常常将头顶没入水下,翘起尾巴觅食。活动时...
琵嘴鸭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也见有单只活动的,在迁徙季节亦集成较大的群体。多在有烂泥的水塘和浅水处活动和觅食。常漫游在水边浅水处,行动极为谨慎小心,若发现人,则立即停止活动,伸头观望四方,若有危险,立刻向远处游去或者突然从水面起飞。飞行力不强,但飞行速度快而有力,常发出翅膀振动的‘呼呼’声。游泳时后...
白冠长尾雉外文名Reeves's Pheasant,无亚种,是一种森林益鸟。白冠长尾雉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幼芽、嫩叶、花、块茎、块根和农作物幼苗和谷粒为食,特别对农作物较为喜欢,常常于一早一晚飞到农田地边偷吃农作物,其中包括黄豆种子、黄豆芽叶、豌豆、玉米、油菜、小麦种子、麦苗、水稻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橡子、山茶种...
黑长尾雉外文名Mikado Pheasant,无亚种,是一种大型鸡类。黑长尾雉活动的地点多在林道路面地表植物和落叶覆盖多的地方,也会在陡峻的峭壁上行走。多单独活动,不群聚。活动的时间多半在双高峰时段,在关高地区为早上5点到6点和下午6点到7点,在瑞岩溪自然保护区是早上7点到8点和下午4点到5点,而最喜欢在下小雨、中雨、起雾...
黑颈长尾雉属留鸟。常成对或小群游荡觅食。通常在亮天后即下树活动,一直到傍晚,中午多在林间空地上或灌丛中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1树栖1只,活动和栖息地一般较为固定。活动时甚宁静,有时除踩踏落叶或觅食扒动树叶弄出声响外,一般毫无声响。性机警,活动和觅食时常有一只雄雉极为警觉,不时的伫立张望,发现情况立刻钻...
留鸟。喜集群,常呈3-8只的小群活动。多出入于森林茂密、地形复杂的崎岖山地和山谷间。性胆怯而机警,活动时很少鸣叫,因此难于见到。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亦是先急跑几步再停下观察动静,如无危险,则悄悄走开或飞走;如发现敌害临近,则马上起飞,同时发出尖锐的叫声。活动以早晚为主,常常边游荡边取食,中午休息,晚上栖息...
蓝马鸡外文名Blue Eared-pheasant,无亚种。蓝马鸡喜欢10-30只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般多在拂晓开始活动,到树林中间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边吃边叫,此起彼伏,鸣叫时昂首引颈,姿态优美,其声粗而洪亮;中午便隐匿于灌木丛中,很少出来活动,直到傍晚才又活跃起来;夜间结群于枝叶茂盛的树上,它不飞而是跳,由低枝...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褐马鸡是马鸡中最为名贵的种类,古称“鹖”。《禽经》中记述:“鹖”,毅鸟也。毅不知死。”三国魏诗人曹植在《赋》序中写道:“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明末张自烈撰的字书《正字通》曰:“鹖”,鸟名,色黄黑而褐,首有毛角,有冠,性爱侪党,有被侵者,往赴斗,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