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黄鼠体型中等,尾较长,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草原中的山前丘陵缓坡、山间小盆地,以及河谷两侧较为干燥地段。在砾石裸露的山坡,多栖息于植被发育较好的土质疏松地段。栖息地的植被以羽茅-灰蒿群丛为主。偶可见于农田附近,但数量不多。
天山黄鼠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7月初幼鼠分居,8月末9月初开始冬眠。营昼间活动,但以日出后3-4小时,日落前2-3小时,最为活跃;炎热的中午时分多在洞内休息。
天山黄鼠的洞穴和他种黄鼠一样,亦有居住洞与临时洞之分。居住洞的洞口多为1个,个别亦有2-3个者,洞道弯曲且长,具窝巢。临时洞较简单,无巢。夏季居住洞比较分散,多配置在植物多样,而且青翠繁茂的沟谷处,冬季居住洞比较集中,多位于春季积雪消融较快,植物萌发较早的温暖背风的向阳山坡。
天山黄鼠以灰蒿和多种禾本杂草的绿色部分为食。但在蝗虫密度较高地区,则以蝗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可见天山黄鼠具有明显的食蝗性。
天山黄鼠于生后第二年,即经过一次冬眠即达性成熟。年产一窝,每窝仔鼠多为4-8只。1983年,在乌兹别克斯坦Gissar国家自然保护区(2000-2300只)种群密度是2.8只/公顷。该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