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啮齿目

长尾旱獭

2022-10-27 18:08:03 293

长尾旱獭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型粗壮,尾长近体长的1/2,体背部毛较长。体色从锈黄色到锈橙色。背部夹杂黑褐色。头顶呈黑或暗褐色。腹部似背部色,橙色稍深,无褐色。尾背色似体背部,端部毛色呈褐至黑色。吻短而宽。鼻骨较短,后端不越过眼眶前缘。听泡较小。齿隙长略大于上颊齿列长。

长尾旱獭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国内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亚。

山地松鼠类,主要生活在针叶林生境中开阔且石头较多的地带,喜欢在干燥、有矮草的山坡活动。

长尾旱獭的详细介绍

长尾旱獭松鼠科、旱獭属的大型地栖啮齿动物。体型略小于灰旱獭,该种之尾在旱獭属诸种最长,平均约为体长的38%或一半。被毛长而蓬松,粗糙而少光泽。整个体躯和四肢几乎是一色锈红或一色棕黄。栖息于海拔2800-4500米的高山裸石冰雪寒漠带边缘,栖息区十分狭窄。在中国新疆境内其垂直分布范围多在海拔3500-4500米的亚高山和高山草甸草原,个别地段可沿河谷下降至3200米,或上升至5000米的高山裸石冰雪寒漠带的边缘。对其最为有利的栖息范围为3500-4000米(乌恰境内),或3900-4300米(塔什库尔于境内)的禾本科草类发育较为良好的真草原。

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长尾旱獭喜在土层较厚,植被较为丰富的河谷阶地和缓坡的坡脚等处筑洞,营家族式群居。洞群由居住洞和临时洞组成,居住洞又分为冬眠洞和夏居洞和冬夏兼用洞三种。洞道略比灰旱獭复杂,较深、较长,有4-5个洞口。洞深2-3米,洞长多在30米以上,长者可达50米以上,洞道曲折而复杂,洞室也较多,窝巢设在洞道尽端处。临时洞短浅,无分支,亦无窝巢。


长尾旱獭地面活动时间约5个月,即一般常在4月中旬出蛰,9月上旬开始入蛰。典型昼行性活动种类,几乎整个白天均甚活跃,但以当时间上午7-10时,下午5-8时地面活动最为活跃。一日两个活动高峰。长尾旱獭以多种牧草的茎、叶为食,秋季也食取一些未成熟的植物种子和少量昆虫。

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长尾旱獭出蛰前在洞内交尾,出蛰时多数雌獭已经妊娠,甚至已处于妊娠中期,5月末6月初幼獭出现于地面。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4只,罕有5仔者。长尾旱獭也是性成熟较晚,一般3岁达性成熟。即在生后第三或第四年才具有生殖能力。成年只占整个种群的几乎一半,在雌性成獭中每年至少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个体参加繁殖,其数量动态与种群状况可能与灰旱獭相类似。


长尾旱獭是集毛皮、肉用、药用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经济动物。毛皮坚实耐磨,弹性和保暖性好,针毛整齐光亮,毛绒丰厚,可仿制水獭、水貂、紫貂等多种名贵皮毛,是制作裘皮、衣帽、披肩的上等原料;尾毛和针毛可用于制造各种高级画笔、仪器刷等。长尾旱獭产肉多,獭肉属高蛋白食品,肉质细嫩,是高级宴席上的野味佳肴,也可以制成饲料。每只长尾旱獭平均可产油1千克左右,獭油凝固点为-6℃,可制高级润滑油,也可食用,又是高级化妆品的原料;油脂外用可治疗关节炎、烧伤、烫伤、冻伤等,内服有化瘀止血的功效,对于贫血、肺结核等病症也有疗效。长尾旱獭的心、肝、胆、爪等亦可入药,有治病滋补的作用。

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生态危害:长尾早獭栖息于良好的牧场,在草原上挖洞营巢,食取优质牧草,而且食量甚大,对牧场和畜牧业危害很大,是草原害兽。


与疫病关系:长尾旱獭是帕米尔高原森林草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罗的主要宿主,也是与中国乌恰山地相接壤的吉尔吉斯境内的萨雷塔什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此外还检出过炭疽、枪形吸虫病的病原体Q热血清学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