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鼠
低危别名:社鼠、硫黄腹鼠、白尾星、刺毛灰鼠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尾长长于体长,尾上下两色,背面和体被毛色一致,腹面白色,有些个体尾端白色,尾梢有较长的毛。
详细介绍
北社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多,有一定争议。外形上和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均有一定混淆。但川西白腹鼠个体更大,腹部纯白色,背部毛色棕色不显;针毛鼠腹部纯白色,背部毛色往往是棕红色,且针毛很多。分布生境多样,海拔跨度也大,从400-3000m之间均有分布。植被类型包括灌丛、农田、阔叶林、针叶林等。
分布范围
分布广。国内除新疆、黑龙江、吉林、海南和台湾外的其他各省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越南及泰国。
常见于林灌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习性形态
个体较大。体长120-180mm。尾长长于体长,150-250mm。身体背面颜色棕黄色,淡黄色,或灰黄色。身体腹面白色,毛尖刷硫磺色。背面和腹面毛色界限明显。尾上下两色,背面和体被毛色一致,腹面白色,有些个体尾端白色,尾梢有较长的毛。白腹鼠属的牙齿和家鼠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