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毛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种级分类地位稳定。分布海拔跨度比社鼠窄,一般不超过1000m,栖息地植被类型也相对单一,主要分布于阔叶林,偶尔分布于农田。有些个体和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在外形上分不开。其颜色都是黄棕色,针毛也较多,但腹面颜色仍然可以将它们分开。针毛鼠腹部纯白色,北社鼠多少带有硫磺色,尤其经福尔马林浸泡后,北社鼠腹部的硫磺色更明显。
针毛鼠以夜间活动为主,但白天无人时也经常外出活动。活动范围很广,性凶好斗,善攀喜跳,能在树上活动,跳枝穿隙觅食。
针毛鼠洞系结构较为复杂,洞道弯曲多分支,可分单口纵深洞、单口横洞、双口纵深洞、双口横洞和三口横洞等,洞道以纵深洞居多。洞口较为隐蔽。洞穴通常有巢室、厕所及盲洞。巢材多取自树叶、竹叶、树枝和杂草,洞口多朝向西南方。
针毛鼠杂食性,以植物为主,喜食野果、竹笋、桐果、茶果、栗子和榛子等,也经常潜入田问盗食稻谷、麦、花生以及浆果番茄等。当冬季食物缺乏时,也以野生植物根、叶和幼苗为食。
针毛鼠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下,一年四季均可生殖,以6-7月怀孕率最高。中秋以后,怀孕率逐日下降。每胎1-7仔,通常为4-6仔。
针毛鼠在中国安徽长江以南山地林区较常见鼠种。在山地林区其数量仅次于社鼠及中华姬鼠。如在黄山调查,共捕鼠243只,针毛鼠为23只占9.5%。在宁国山地共捕鼠103只,针毛鼠为13只,占12.6%。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