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小鼠
低危别名: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体小型,耳淡棕色,体背褐棕灰色,毛基暗黑色,尾上面暗棕色,下面灰白色。四足白色。
详细介绍
锡金小鼠分类地位稳定,争议很少。种下亚种较多,针对亚种的研究少,几个亚种地位不清。
锡金小鼠(学名:Mus pahari)为鼠科小鼠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850-1300米间热带山地雨林和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及泰国。
主要栖息于农田、杂草较多的人工林地。喜较潮湿的生境。杂食性。
习性形态
门齿后缘有一个缺刻,第1上臼齿长为整个上臼齿列长的一半。大小和小家鼠差不多,体重17-30g(平均24g),体长83-95mm(平均88.5mm),尾长略短于体长,76-91mm(平均82mm),后足长18-21mm(平均19.4mm),耳较大,15-17mm(平均15.7mm),没有长毛,覆盖短密的灰色毛。身体背面蓝灰色,腹面毛基灰色,毛尖白色。背面和腹面毛色界限明显。前后足背面白色。尾上下一色,尾毛较稀疏而短,环纹较明显,尾端没有毛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