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家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但同物异名和亚种均多,其归并问题争议较大。该种北方的个体较小,南方个体较大。主要生活于房屋内,夏季在房屋周围的农田有分布。褐家鼠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危害较大的害鼠之一,数量多,危害大。
褐家鼠是一种家族性群居鼠类,可以几个世代同在一个洞系居住,但雄性之间时常进行咬斗。褐家鼠属昼夜活动型,以夜间活动为主。在不同季节,褐家鼠一天内的活动高峰相近,即16~20时与黎明前。褐家鼠行动敏捷,嗅觉与触觉都很灵敏,但视力差。记忆力强,警惕性高,多沿墙根、壁角行走,行动小心谨慎,对环境改变十分敏感,遇见异物即起疑心,遇到干扰立即隐蔽。褐家鼠在一年中活动受气候和食物的影响,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较频繁,盛夏和严冬相对偏少,但无冬眠现象 。
褐家鼠活动能力强,善攀爬、弹跳、游泳及潜水。主要靠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来进行活动;能平地跳高1m,跳远1.2m,能沿砖墙和其他粗面墙壁爬上建筑物顶;能钻过大于1.25cm见方的开孔,能迅速通过水平粗绳、管子、电缆等,能在直立的木头、管子和电缆上爬上爬下;善于游水和潜水,能游过0.8km的开阔水面;警觉性很高,对新出现的食物或物体常不轻易触动。但一经习惯之后,即丧失警惕性 。
褐家鼠啃咬能力极强,可咬坏铅板、铝板、塑料、橡胶、质量差的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对木质门窗、家具及电线、电缆等极易咬破损坏。但对钢铁制品及坚实混凝土建筑物都无能为力。该鼠门齿锋利如凿,咬肌发达。适应性很强,可在-20℃左右的冷库中繁殖后代,也能在40℃以上热带生活,甚至还能爬上火车、轮船、飞机旅行。据报道,在原子弹靶场——太平洋恩格比岛上经实弹射击之后,仍发现有该鼠存活 。
褐家鼠为杂食性动物。食谱广而杂,几乎所有的食物,以及饲料、工业用油乃至某些润滑油,甚至垃圾、粪便、蜡烛、肥皂等都可作为它的食物。但它对食物有选择性、嗜食含脂肪和含水量充足的食物,其选择食物随栖息场所不同而异。在居民区室内,喜吃肉类、蔬菜、水果、糕点、糖类等,还咬食雏禽、幼畜等;在野外,以作物种子、果实为食,如玉米、小麦、水稻、豆荚、甘薯、瓜类、葵花籽等,也食植物绿色部分和草籽,常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要食料,捕食小鱼、虾、蟹、大型昆虫、蛙类等,甚至捕食小鸡、小鸭等家禽。
褐家鼠栖息场所广泛,为家、野两栖鼠种。以室内为主,占80.3%,室外和近村农田分别为14.3%和5.4%。室内主要在屋角、墙根、厨房、仓库、下水道、垃圾堆等杂乱无章的隐蔽处营穴。室外则在柴草垛、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田埂、坟头等处打洞穴居。其洞穴分布为:墙根占67.7%,阴沟占8%,柴草垛占7.1%,田埂占5.4%,其他占11.7%。 褐家鼠有群居习性,在族群里有明显等级制度,级别高的强健雄鼠常把弱者赶出洞穴,独占几只雌鼠,占领多个洞穴。
褐家鼠繁殖力很强,只要环境和气候适宜,食物丰盛,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秋两季为繁殖高峰期。一般在酷热的夏季及严冬腊月停止繁殖。一年生6~10胎,每胎4~10仔,最高可达17仔。母鼠产后即可受孕,怀孕期20~22天。初生仔鼠生长快,一周内长毛,9~14天开眼,3个月性成熟即可交配生殖,并可保持1~2年的生殖势能。寿命可达3年,平均1.5~2年。
褐家鼠为中国广大农区、城镇和工矿企业的最主要害鼠。它们大量盗食、糟蹋和污染各种粮食及食品,毁坏家具、箱柜、衣物、书籍、珍贵之物、仪器、设备和建筑物。咬伤咬死家禽和幼畜,影响畜禽生产。甚至 发生咬死咬伤婴儿和瘫痪老人;它们还啃咬电缆,进入高压变电所可能引发停电,造成地铁停运、工厂停电和引起火灾等事故;此外,它们还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鼠疫、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弓形虫病、斑疹伤寒、Q热、蜱媒回归热等多种疾病。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