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腹长吻松鼠
无危别名:喜马拉雅橙腹长吻松鼠、西藏长吻松鼠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吻长约为颅长的33.4%
详细介绍
橙腹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lokriah)为松鼠科,也叫喜马拉雅橙腹长吻松鼠、西藏长吻松鼠。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3400米的青冈林或2000~2600米的树林中,以坚果和植物等为食,偶食昆虫。该物种叫声尖锐。橙腹长吻松鼠于每年5-8月气温略高时繁殖,每胎2-5仔。别喜好在青冈林中活动。在树洞中筑巢。昼行性,善于在树丛中活动,行动敏捷。以植物的果实、嫩枝叶,蘑菇及一些附生植物(如松萝)等为食,也吃昆虫等。
橙腹长吻松鼠有4个亚种,中国已发现有3个亚种。
1. 指名亚种体背面毛色较浅,呈橄榄灰色,体背中央有1条黑色条纹,见于西藏聂拉木等地,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和缅甸北部。
2.墨脱亚种体背面毛色深暗,呈暗橄榄色,体背面中央无条纹,尾尖黑色。分布于西藏墨脱波密。
3.加罗山亚种体背面毛色深晴,介于前两亚种之间;胸部和腹部橙黄色明显集中于体中线。分布于西藏察隅、米林及错那,在国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和缅甸。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西藏南部、东南部以及云南西北部。国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
生活于海拔1500-34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习性形态
体背橄榄灰褐色,毛尖略带橙黄色。体腹面从喉部到尾基橙黄色,颏部毛色较浅,鼠蹊部和尾基部颜色较腹部稍深。前后足背似体背色,但前足背面颜色稍淡。耳背具白斑 (稍黄)。尾具有黑色和浅黄色相间的环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