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须蜂虎
二级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栖息时,会像一只垂钓者一样不断地抬起尾巴
详细介绍
蓝须蜂虎外文名Blue-bearded Bee-eater,是绿色林栖型蜂虎,有2个亚种。
蓝须蜂虎成对生活,似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不活跃。它们栖息在树上很高的地方,在树叶的阴影下,或者在树冠附近的阳光下。站在花序旁,花蜜丰富时也会啄食花序。当它们栖息时,会像一只垂钓者一样不断地抬起尾巴。该物种是留鸟,但在尼泊尔和缅甸有一些当地的种群会进行季节性迁移。
蓝须蜂虎有时栖于树梢上,见虫飞过即腾空而起捕食,不论成功与否均马上以一弧圈形滑翔而下回至原位;有时盘旋于树冠之上或穿飞于树丛之间以追捕昆虫,常且飞且叫,叫声带沙哑,似“ko-r-r:ko-r-r”声,鸣叫时,喉、胸部的长羽显著地松开。
蓝须蜂虎在树木上活动时,它们会紧紧抓住树干或树枝,缓慢而笨拙地移动,检查树叶,捕捉昆虫。也会捕捉一些飞到自己身边的蜜蜂,这些昆虫只所以会被吸引到蓝须蜂虎的身边,是因为将它们的胡须当作一朵花。该物种会将飞行中捕获的大昆虫带回栖息地。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被全部吞食,大甲虫类只有腹部被吃掉。
蓝须蜂虎是食虫性。食物为飞虫,亦以蜂类为多,主要以2-3种蜜蜂和一些黄蜂科为食,其中最大的有时长达40毫米。其中有蝉和鞘翅目昆虫,还吃象甲、甲虫、蜻蜓、白蚁等,甚至在它们的胃中还发现了雀形目鸟类和梭子鱼。
全球蓝须蜂虎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据报道,该物种在分布地相当常见(del Hoyo等人,2001年)。在没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胁的证据的情况下,蓝须蜂虎的数量被认为是稳定的。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见于山地或丘陵地带,经常出现于附近或山脊上的稀疏植被中。从海平面到1600米,分布在茂密的森林和阔叶林中,在那里它优先选择有陡坡、沟壑和溪流的植被的山麓。是一种生活在茂密森林的鸟类。但在茂密森林中,一般都停留在林间乔木中层或树冠。也活跃于草地上或山坡、沟谷、河边、村旁等靠近溪流、小径、倒下的树木和不时出现的岩石露头。
习性形态
蓝须蜂虎体形较大,体长35厘米,翅长在13厘米以上,体重70-93克。胸部中央羽毛特长而色艳,尾略凸形,与翅几等长。夏羽:上体自额至头顶前部辉淡蓝色,余部及头颈两侧、翅、尾表面草绿沾蓝色,外侧飞羽具黑褐色羽端及黄色内缘,侧尾羽内翈具赭黄色的基部和黑褐色的先端。下体自颏至胸二侧与背同色;喉中央淡蓝色,前颈至上胸的中央(长形羽)转暗蓝色;自下胸以下赭黄色,除尾下覆羽外,各羽具绿褐色的中央条纹。冬羽:头顶、背、肩部及喉侧均无蓝色沾染,上体仅额部沾有蓝色。虹膜是明亮的橙黄色,嘴黑褐色,腿脚呈灰绿色,爪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