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颊蜂虎外文名Blue-cheeked Bee-eater,有2个亚种。
黄昏或雨后初晴时蓝颊蜂虎大群会飞于空中追捕飞虫,尤其在有繁殖白蚁纷飞时捕食最频繁,上、下颌拍击之声可密密听到;平时也栖于秃枝上、电线上,俟机袭捕飞虫。飞翔姿态优美,状若燕子。鸣声悦耳,似带颤动的口哨声,有若“triirp”,常边飞边鸣。
蓝颊蜂虎的繁殖期约在4-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路旁岩坡上或河谷岸边上崖上,掘洞为巢,繁殖期它们就在这些环境上空或大树上飞翔捕食或栖息。常有多对的鸟在同一小区内作巢洞,巢洞挖于山坡垂直的河岸或沙质的峭壁。挖直径约30-40毫米、深约0.5-2米的水平隧道于林缘山坡沟壑或路旁的沙土壁上,多年使用,一处壁面常见多个巢洞零散分布。卵室一般无垫物。每窝产卵4-7枚,卵白色,形状为卵圆形或圆形。雄鸟和雌鸟轮流负担营巢、孵卵和育雏任务。雏鸟为晚成性。
据了解,蓝颊蜂虎原本主要分布于撒哈拉沙漠、摩洛哥等地。2014年6月,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维东在阿尔金山保护区首次发现这种鸟,刷新国内鸟类新记录。但当时仅发现了一只,专家推测那只蓝颊蜂虎可能是一只迷鸟。该鸟自2014年第一次在阿尔金山发现后,就再也没有记录到。此次的发现,可以判定,伊犁霍城县有蓝颊蜂虎繁殖地,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蓝颊蜂虎的繁殖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