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鸟类>>攀禽

蓝颊蜂虎

2022-11-01 11:42:32 172

蓝颊蜂虎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蓝颊蜂虎体长27-33厘米,翼展46-49厘米,体重38-50克。其中央尾羽甚延长且较狭细,其超出侧尾羽的长度远超过跗蹠的2倍长度;尾和腰蓝色;喉栗色且色淡。眼先、后及覆耳羽黑色;其下以及一狭形眉纹淡蓝绿色;自额至背及翅表辉绿色;颊蓝绿色显著;腰及尾上覆羽、尾羽表面呈铜绿色;中央尾羽末段近黑色,侧尾羽内翈缘以淡红栗色;初、次级飞羽具淡黑色羽端,最外侧几枚的外翈及最内侧几枚的暴露部分呈淡绿色;翅底面呈橙棕色。颏鲜黄色;喉鲜栗色;自胸以下浅黄绿至浅绿色;尾下覆羽银蓝色。
幼鸟上体羽色缺乏光泽;下体喉部栗色较淡,其下呈较多的淡蓝色,少绿色。中央尾羽未延长且缺乏狭形的羽端。
虹膜玫瑰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爪黑色。

蓝颊蜂虎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留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塔尔、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游荡:保加利亚、佛得角、科摩罗、克罗地亚、丹麦、芬兰、法国、直布罗陀、意大利、马耳他、黑山、荷兰、塞尔维亚、西班牙、瑞典、英国。
活动于较开阔的近水地带、耕地附近、林缘、村庄周围。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田野、河岸等开阔地区。常停息在电话线上和树木枯枝上。

蓝颊蜂虎的详细介绍

蓝颊蜂虎外文名Blue-cheeked Bee-eater,有2个亚种。

27db902762a0e9978ee3644d4d93ea2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黄昏或雨后初晴时蓝颊蜂虎大群会飞于空中追捕飞虫,尤其在有繁殖白蚁纷飞时捕食最频繁,上、下颌拍击之声可密密听到;平时也栖于秃枝上、电线上,俟机袭捕飞虫。飞翔姿态优美,状若燕子。鸣声悦耳,似带颤动的口哨声,有若“triirp”,常边飞边鸣。

蓝颊蜂虎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包括蜂类、蜻蜓、小甲虫及其他昆虫;还包括蜜蜂、黄蜂、蝉、蛾、蝶类、白蚁等。

809e67fb513d2697e63ee7b95efbb2fb4116d8dd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蓝颊蜂虎的繁殖期约在4-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路旁岩坡上或河谷岸边上崖上,掘洞为巢,繁殖期它们就在这些环境上空或大树上飞翔捕食或栖息。常有多对的鸟在同一小区内作巢洞,巢洞挖于山坡垂直的河岸或沙质的峭壁。挖直径约30-40毫米、深约0.5-2米的水平隧道于林缘山坡沟壑或路旁的沙土壁上,多年使用,一处壁面常见多个巢洞零散分布。卵室一般无垫物。每窝产卵4-7枚,卵白色,形状为卵圆形或圆形。雄鸟和雌鸟轮流负担营巢、孵卵和育雏任务。雏鸟为晚成性。

2c81b8cb7bcb0a4622b464dd6063f6246a60af30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2017年被确定在新疆伊犁安家落户。据悉,伊犁鸟友历经两个多月,首次在国内拍到这种美丽小鸟的繁育过程,并发现它在国内也有繁殖地。于5月初在伊犁霍城县图开沙漠附近拍到。

据了解,蓝颊蜂虎原本主要分布于撒哈拉沙漠、摩洛哥等地。2014年6月,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维东在阿尔金山保护区首次发现这种鸟,刷新国内鸟类新记录。但当时仅发现了一只,专家推测那只蓝颊蜂虎可能是一只迷鸟。该鸟自2014年第一次在阿尔金山发现后,就再也没有记录到。此次的发现,可以判定,伊犁霍城县有蓝颊蜂虎繁殖地,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蓝颊蜂虎的繁殖地。

00d6292209f79052529ca8da07f3d7ca79cbd5c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王传波分析,霍城之所以发现蓝颊蜂虎繁殖地,可能是因为这里距离蓝颊蜂虎在中亚繁殖地比较接近。在伊犁河下游,哈萨克斯坦境内早就有蓝颊蜂虎繁殖,霍城和那里相距不远。因此,它们有可能之前在霍城就有分布,只是数量很少,之前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另外,也有可能是它们在不断“东扩”中,逐步从哈萨克斯坦境来到霍城。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