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喉蜂虎外文名Blue-tailed Bee-eater,无亚种。
栗喉蜂虎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和海南岛为留鸟,在其它地区为夏候鸟。4-5月迁来,9-10月离开。
栗喉蜂虎多呈数只至数十只的群体活动,繁殖期间亦见有单独或成对活动的。动作灵敏,常在飞行时凌空捕捉猎物。结群聚于开阔地捕食。栖于裸露树枝或电线,以昆虫为食,喜欢开阔原野,在土崖挖穴为巢,常常成大群一起筑巢,形成壮观的群巢。较其它蜂虎更喜在空中捕食。白天从雄性到晚多在农田等开阔地上空飞翔捕食。有时一群蜂虎吱吱喳喳从头顶高飞而过。飞行时发出哀怨的颤声。
栗喉蜂虎以纹白蝶为主食,另外蜻蜓、蝉、蛾类、食虫虻、甲虫等是食物资源。
栗喉蜂虎的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河流、溪边较陡峭的土质岩壁上。自己掘洞为巢,巢洞呈隧道形,直径约6-7厘米,洞深多在1-2米,洞末端扩大为巢,大小直径为15-20厘米,高约8-10厘米,每窝产卵5-7枚 ,卵白色,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23-27×18-23毫米。
中国福建省只有漳浦、厦门以及金门的海岸带有几个栗喉蜂虎点状分布的繁殖地点,其中以金门的繁殖种群数量最多,数量有几千只。栗喉蜂虎在厦门属夏候鸟,据说厦门也是最北部的繁殖点。每年4月底5月初迁徙来厦寻找适合的土沙墙为巢址,集体在土墙上挖出深达一米左右的洞穴作为巢。它们的挖掘工具是它们的嘴和利爪。7月底左右,幼鸟开始离巢,学习飞行、捕食技能,待到9月,逐步向南迁徙越冬。
中国台湾邮政于2003年5月8日发行特447《保育鸟类邮票—栗喉蜂虎》一套4枚,同时推出小全张1枚。小全张背景上为金门民居宅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