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燕(学名:Apus affinis)外文名Little Swift,House Swift,Martinet des maisons,有6个亚种。
古北区极西部和非洲南部的小雨燕种群部分或全部迁徙,但热带地区的种群是留鸟。生活在土耳其的小雨燕完全是迁徙性的,但人们并不知道它们在哪里过冬。
小雨燕成群栖息和活动,有时会聚集达到数百只。经常和其他物种如家燕混群飞翔于空中。飞翔快速,常在快速振翅飞行一阵之后又伴随着一阵滑翔,二者常交替进行。其活动范围较广,从村镇附近以至高山密林都见该鸟活动。雨后多见集群飞于溶洞地区上空穿梭飞翔,有时绕圈子动作整齐。配偶期间,雌雄彼此追逐。很吵,鸣声特别嘹亮,发出“咝-咝-咝”的叫声。尤其是在繁殖地附近。在傍晚至午夜和清晨会发出快速尖锐的带有颤音的鸣叫声。
通常在高空捕猎无脊椎动物,捕捉各种飞虫。主要以蚊子等膜翅目昆虫为食。有时会在距离巢穴15-20千米的地方觅食。需要永久的水体供饮用。
小雨燕的繁殖季节在整个分布范围内各不相同:在毛里塔尼亚,从2-5月和8-1月繁殖;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是从10月到翌年7月繁殖,在西非雨林地区可全年繁殖。常成对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建在密集的、经常重叠的集群中,通常筑巢在屋檐下、梁上、桥下,有时也使用悬崖遗址和废弃的燕子(Hirundo)巢穴,或建在旧燕窝和其他鸟类的旧址里。有被家麻雀和其他鸟类强制驱逐的记录。
巢是一个坚固、凌乱但内部整洁光滑的半球形植物“袋子”,用植物细纤维、禾草、羽毛、木棉花絮、芦苇花絮和泥土为材料,加亲鸟口涎或湿泥混合筑成。巢的形状有碟状、杯状、球状等类型,视营巢环境而变化。巢极柔软、光滑、特别是巢口。巢内常垫有细草茎和羽毛。巢外径12-20厘米,内径7-10厘米。最多有3个入口,有时是公共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大小为(21-26)毫米×(14-16)毫米,平均22.7×15.0毫米。雌雄轮流孵卵。 孵化期持续22-24天,幼鸟由父母双方喂养至少需要38天。
小雨燕的全球物种数量规模尚未量化。在欧洲,繁殖种群数量估计为900-2,500对,相当于1,800-5,000只成熟个体(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但欧洲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不到5%。由于主要适应在建筑物中筑巢而导致的范围扩大,物种数量被认为在增加(del Hoyo等人,1999年)。据估计,欧洲数量稀少,将在37.5年(三代)内减少至少10%(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