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沿海山地中,生活着夜鹰的近亲——油鸱。它比夜鹰大,颜色跟夜鹰相似。据研究,油鸱跟猫头鹰的亲缘关系比夜鹰更近,它们也是夜行性鸟类。不过,油鸱跟它们的近亲们在食性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以油棕果为食。油鸱的嘴呈黄色,尖端有钩,很适于啄食多肉的果实。每当黄昏降临,大群的油鸱穿飞在树林中,在棕榈树树冠上啄食油棕果。由于它们长期食用一些含油量很大的植物果实,因而在皮下积存了厚厚一层黄色脂肪,它们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油鸱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南美洲盛产的牛油果、油棕果和橄榄果。牛油果近年来被热捧为水果中的营养之王,其主要成分就是油脂。一颗牛油果中的油脂含量高达20%~30%,油棕果号称“世界油王”,和橄榄果一样是人类主要的植物油来源。
繁殖季节里,油鸱在岩洞中岩壁的凹洼处造巢,它们从嘴里吐出一种粘液,将半消化的果肉粘在一起形成巢壁。油鸱的幼鸟没有飞行能力,大多数处于洞穴中等待喂食。由于鸟类飞行中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数据显示其约为陆地动物奔跑消耗能量的3~15倍,成年油鸱摄入油脂多但是夜晚飞行可以消耗掉一部分,幼鸟“死宅”的特性让它们的体型严重超标,看上去像一个肉球。在120天左右的幼鸟哺育期,这些油鸱宝宝可以生长到成年体重的1.5倍!因为它们比成鸟富含更多的油脂且易于捕捉,物质匮乏的印第安人在数千年来就靠它们获取油脂。每年,当油鸱的繁殖季节到来时,印第安人都要在油鸱建巢的岩洞口聚会,举行独特的仪式,然后他们支起大锅,架起旺火,将收集来的成千上万只油鸱幼鸟扔到锅里炼油。据说这种油透明无味,长时间存放不变质。印第安人用这种油点灯并食用。
在夜晚,油鸱飞行时发出尖利的叫声,叫声在山野间产生很大的回声,油鸱就是凭借这些回声来确定食物、同伴及障碍物的方位。如果将油鸱的耳道塞住,油鸱就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飞行,这跟蝙蝠是一样的。但跟蝙蝠不同的是,油鸱发出的声波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内,而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另外,油鸱一般发出的噪叫声的频率在7000赫兹以下,而在黑洞中或遇到障碍物时,它们发出的声音比普遍叫声尖利,而且越接近障碍物,叫声越尖,格里芬测定,这种尖叫声的频率在 7000赫兹以上。
1958年,委内瑞拉政府在卡布里岩洞建立了国家公园,并在岩洞内设置了完善的电子光源。从此以后,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慕名前来,亲眼目睹这奇特的“带雷达的鸟”。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