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翡翠
无危别名:Halcyon albiventris,Brown-hooded Kingfisher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详细介绍
褐头翡翠学名Halcyon albiventris,Brown-hooded Kingfisher,有4个亚种。
褐头翡翠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蝎子、和蜗牛。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褐头翡翠的产卵期在9月至12月。营巢于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一米长的斜坡式隧道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雌鸟下4至5枚卵,大小约27.5毫米。孵化持续14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活动在各风景区、花园、椰子种植园和芒果树林或常绿森林的树林边缘。
习性形态
褐头翡翠身长23- 24cm。成年雄鸟,从头顶到颈部是具黑色条纹的褐色羽毛。翕和披风黑色,喉咙、下体至尾巴白色。腹部和两侧或多或少有明显的奶油色,这取决于个体。腰部、尾巴是蓝色。鸟喙红色,喙尖处有小黑斑。雌鸟稍大于雄鸟,羽毛的颜色也略有不同:头顶部的条纹不是黑色,而尾巴和翅膀泛绿色调。幼鸟酷似雌鸟。它们羽毛较暗。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