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眦海蛇外文名Acalyptophis peronii,是一种有毒蛇的海蛇。棘眦海蛇经常活动于海中的洞穴和岩缝中,夜晚是棘眦海蛇最为活跃的时期。主要吃虾虎,也吃其他小型鱼类。棘眦海蛇是一种胎生蛇类,雌性孕期6-7个月,每产幼蛇10条左右。属前沟牙类毒蛇。具有较短的前沟牙的毒蛇。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与陆地蛇毒性质相似,...
淡灰海蛇拉丁学名Hydrophis ornatus,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淡灰海蛇生活于海洋中。食鳗,饲养中亦食死鱼。卵胎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黑头海蛇主Hydrophis melanocephalus,眼镜蛇科海蛇属的动物。黑头海蛇主要栖息于热带至亚热带的海域,是完全水栖型的蛇类,于陆地上活动困难。它们多于日间出没,以捕食鱼类为主。繁殖方面,黑头海蛇属卵胎生蛇类,雌蛇每年约于十月时生产,每次能诞下约四至五条幼蛇。虽然大部分海蛇都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倾向,然而黑头海...
环纹海蛇拉丁学名Hydrophis fasciatus,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类。环纹海蛇生活在海中,主要食小鳗鱼、乌贼。环纹海蛇是卵胎生,9月于海南曾采到350~400毫米的仔蛇(脐孔尚可见,说明为新生的仔蛇)。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
青环海蛇拉丁学名Hydrophis cyanocinctus,前沟牙类剧毒蛇。青环海蛇以捕食蛇鳗为主。食物中绝大多数为尖吻蛇鳗。偶有其他鳗和鱼。食物主要从头部吞食。一般胃内有1条鳗蛇。偶有3条的。青环海蛇潜水的深度不等,浅水青环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
龟头海蛇拉丁学名Emydocephalus ijimae,为眼镜蛇科龟头海蛇属的爬行动物。龟头海蛇生活于海水中。卵胎生。食鱼。龟头海蛇是一种有着醒目白色条纹的动物。但近几年科学家发现,龟头海蛇的外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代表性的条纹正在消失不见,很多都是出现了全黑色的外表。研究后发现,人类排放出越来越多的污水,让龟头凯...
半环扁尾海蛇拉丁学名Laticauda semifasciata,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爬行动物,无亚种。半环扁尾海蛇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但也会进入陆地进行交配、消化食物、休息和产卵。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凭借嗅觉进行捕食猎物,猎物会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捕食小型鱼虾等。捕食过程中,一旦发现猎物,会注射毒液,通常会迅速吞下...
灰蓝扁尾海蛇拉丁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灰蓝扁尾海蛇善游泳,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但也会花费25至50%的时间在陆地上生活,以便进行交配、产卵、消化食物和蜕皮。在水中,会用桨状尾巴来回移动以推动前行;在坚硬表面上则采取一种典型的蛇形运动;当遇到松散的基质,如干沙时,会像沙漠蛇...
瘰鳞蛇(拼音:luǒ lín shé),英文名:Little wart snake,是一个完全生活于水中的蛇种。瘰鳞蛇主要的食物就是鱼,但是这种蛇的数量很多,过着群居的生活,所以当渔民捕鱼的时候,也会将瘰鳞蛇打捞上来,开始有很多渔民认为这是鳗鱼。瘰鳞蛇同类相比水性非常好,主要是期皮肤非常的松弛,非常善于捕猎,有的时候会潜伏在河床...
黑网乌梢蛇外文名Ptyas carinatus,是乌梢蛇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黑网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黑网乌梢蛇主要食物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
温泉蛇拉丁学名Thermophis baileyi,是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4 350 m)唯一蛇种,为我国西藏高原独有。目前有关温泉蛇的生活习性所知较少。仅知其生活于海拔3960-4 350m的温泉附近的石堆、水边、沼泽草甸中,主要以鱼、老鼠和高山蛙为食。温泉蛇是卵生,半阴茎双叶型,收缩态达第20-21尾下鳞间,于第17尾下鳞处分叉,刺区占半...
尖喙蛇拉丁学名Rhynchophis boulengeri,是一种小型的游蛇科蛇类。尖喙蛇是树栖性无毒蛇类,和其他的树栖性蛇类比如绿瘦蛇一样,常年在树上活动,以一些蜥蜴、昆虫、小型鸟类为食。最早命名于1897年,模式产地位于越南境内。尖喙蛇繁殖期和国内大多数蛇类一样3—5月发情求偶交配,6月底产卵,孵化期一到两个月,产量少,一般...
横斑锦蛇拉丁学名Elaphe perlacea,是中国四川西部的特产动物。横斑锦蛇主要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1929年,美国学者stejneger.L在中国四川雅安首次发现这种蛇,捕获一条雄蛇,其标本被带往美国。此后,数十年间,人们没有再发现过这种蛇,甚至怀疑它是否存在过。百年来,人们发现的横斑锦蛇的数量还不超过30只,由于...
团花锦蛇拉丁学名Elaphe davidi,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团花锦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卵生。性暴躁,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国家重点...
三索锦蛇外文名Tri-rope beauty snake,是游蛇科锦蛇属的一种蛇,无毒。11月至次年3月为三索锦蛇的冬眠期,冬眠主要是在田基或墓地向南德鼠洞内,单一或成群,有时并和其他种类的蛇在一起。冬眠初醒时,常伏地等待阳光照射。行动敏捷,性较凶猛,遇人则攻击状。常见于田野、山坡、草丛、石堆、路边、池塘边。昼夜活动。受惊...
井冈山脊蛇是小型蛇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蛇类,游蛇科的蛇类绝大多数都是无毒蛇,井冈山脊蛇也是如此,无毒蛇。井冈山脊蛇研究资料非常少,而且数量也稀少。1983年至2009年期间也仅记录到4个个体,2010年至2011年期间密集调查发现另外5个个体,它们的栖息范围极其狭窄,已被列入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等级,如今也被我国...
蟒蛇拉丁学名Python bivittatus,是蟒科,蟒属大型爬行动物。蟒蛇善攀援,可长期生活在水中,嗜昏睡,夜行性、杂食性。该种喜热怕冷,25℃时活动状态一般;30℃以上时很活跃;20℃时不活动或少活动;15℃时便开始呈麻木状态;温度持续在5-6℃以下时,蟒蛇即死亡。当室温上升到35℃以上时,不喜活动;在强烈阳光下曝晒过久也...
东方沙蟒拉丁学名Eryx tataricus,为蟒科沙蟒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土棍子。与其他种相比,东方沙蟒十分活跃,亦十分温顺 —— 但是一些年轻个体以及一般发情期的雄性个体除外。沙蟒的食性很广,当然,不排除个体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老鼠、蜥蜴、禽类等等,它们都会捕食。一般认为东方沙蟒4岁性成熟。也有报道认为雄性个体达到...
红沙蟒学名Eryx miliaris,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小型到中等的无毒蛇类。红沙蟒在国外是常见种,但有些亚种群处于下降趋势。在中国数量不详。许多分类学家把红沙蟒和东方沙蟒作为一个种。荒漠地区的居民称其为“土棍子”或“两头齐”。红沙蟒是典型的沙漠蛇类,生活在广袤无垠的沙地环境中,它们并没有攀援登高的技能,白天受到沙...
闪鳞蛇拉丁学名Xenopeltis unicolor Reinwardt,是闪鳞蛇科闪鳞蛇属下动物。闪鳞蛇的头和眼较小,鳞片富于光泽,在阳光照射下,可以闪耀出电蓝,宝石绿、血红、紫红及铜色光泽,闪鳞蛇的名称源于此。尾短,尾长仅为体全长的1/12左右。腹鳞较窄。其宽度不到相邻背鳞的3倍,这是闪鳞蛇的原始特征。闪鳞蛇夜间外出活动觅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