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葡萄(学名:Ampelopsis glandulosa),也被称为瓷莓、野葡萄、爬山虎,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多年生攀爬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其丰富多彩的果实和强大的攀爬能力,蛇葡萄成为了不少园林景观中的常见植物。然而,它也因为其强大的繁殖能力,逐渐成为许多地区的入侵物种。
分类学
植物界 界 Plantae
维管束植物 门 Tracheophyta
被子植物 亚门 Angiospermae
木兰纲 纲 Magnoliopsida
葡萄目 目 Vitales
葡萄科 科 Vitaceae
蛇葡萄属 属 Ampelopsis
蛇葡萄 Ampelopsis glandulosa
蛇葡萄通常以其强壮的藤蔓和多变的果实颜色而著称。它的藤蔓能够快速攀爬,最高可达6米。叶片呈三裂或五裂形状,边缘常带有锯齿,叶面光滑且深绿色。蛇葡萄的卷须类似于葡萄藤,能够帮助它牢牢地附着在支撑物上,确保其生长不受限制。
落叶性灌木或爬藤,枝条圆柱状,具脊状突起,卷须2-或3-分岔。
单叶3~5裂,通常有不分裂的叶片混生;叶柄1~7公分长,叶片长3.5~14公分,宽3~11公分。叶基部5脉,侧脉4或5对;叶基心形,叶的缺刻通常尖形,极少为圆形,叶缘具尖齿。
花期四月~八月,果期七月~十月。花序梗1~3公分,花柄1~3毫米;花芽小,1~2毫米,花瓣卵形~椭圆形,花药长椭圆形,子房基部着生于花盘。浆果径5~8毫米,具2~4枚种子,种子长椭圆形。
最吸引人注意的,莫过于蛇葡萄的果实。成熟的果实直径为4至8毫米,颜色多样,从绿色、蓝色、紫色到粉色和黄色都有,且每颗果实可能带有黑色或棕色斑点。这些色彩斑斓的果实在秋冬季节成熟,并由鸟类传播种子,帮助其扩展分布范围。
蛇葡萄原产于亚洲温带地区,尤其是中国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海拔100~2200米的谷地森林、山坡灌丛的树上或灌木上。日本、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它通常生长在森林边缘、溪流岸边、灌木丛等阳光充足或半遮荫的地方。蛇葡萄喜欢疏松、湿润的土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种土壤条件下生长。
19世纪70年代,蛇葡萄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美国,现如今已经在美国东部部分地区成为入侵物种。它不仅快速占据空间,还会遮蔽和压制其他本地植物的生长,甚至可能导致小型树木的死亡。
蛇葡萄因其强大的攀爬性,成为了许多园林设计中的常见植物,常用于装饰墙壁、凉亭等建筑物。特别是在美国,蛇葡萄被广泛种植在花园中,因其能够覆盖大面积的区域,增加绿意和美观。
然而,蛇葡萄也有其入侵性,如果不加以管理,它可能会快速扩展,覆盖较小的树木,甚至压倒更大的植物。由于其极强的生命力,蛇葡萄常常被视为一种需要控制的园林植物。
除了作为观赏植物,蛇葡萄的果实和藤蔓在某些地方被用于传统药用。例如,在中国,蛇葡萄的部分部位被用于治疗血栓、疖子、脓肿等疾病,但它的果实味道较为黏腻,通常不作为食材。
尽管蛇葡萄被广泛种植用于园艺,它的入侵性问题却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具有极强繁殖能力的植物,蛇葡萄能够迅速占领大片土地,尤其是在城市环境和荒废的田野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蔓延速度远超过其他本地植物,容易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覆盖土地,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
蛇葡萄通过鸟类传播种子,而鸟类对其果实有着较高的喜好。由于其果实色彩鲜艳且味道相对单一,它们成为了鸟类理想的食物来源,这一过程加速了蛇葡萄的扩张。
尽管蛇葡萄的果实有时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它的入侵性却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在一些地区,蛇葡萄被列为入侵物种,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特别是在美国东部,一些州如特拉华州已经开始禁止其种植,以防止其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蛇葡萄作为一种既美丽又具有入侵性的植物,呈现出其独特的双重面貌。它既是园艺中的宝贵资源,也可能成为生态中的潜在威胁。了解蛇葡萄的特性与生态影响,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这类植物,避免其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动物标签: 葡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