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斑鼯猴
别名:马来亚鼯猴,马来亚飞狐猴,Cynocephalus variegatus,Malayan flying lemur
纲目:哺乳动物
科属:皮翼目 鼯猴科 鼯猴属
体长:34-42厘米
体重:1kg左右
寿命:暂无考证资料
保护级别:无危
斑鼯猴(学名:Cynocephalus variegatus)外文名Malayan flying lemur,是鼯猴科、鼯猴属动物。
斑鼯猴白天在树洞或树枝上倒挂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善于攀爬滑翔。主要食粮,花,芽,竹笋,嫩叶,水果,花蜜,树液。
斑鼯猴经过约60天的怀孕期,会生下一个单一的后代。6个月大的时候到达断奶。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相关内容
相似动物
针鼹科(Tachyglossidae),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的四种奇特产卵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它们通过从圆顶形身体上伸出的秃管状喙进食和呼吸,覆盖着刺。针鼹有圆圆的眼睛和耳朵的狭缝,喙的末端有两个小鼻孔(或鼻孔)和一张小嘴。喙皮肤中的电感受器可以感知无脊椎动物猎物肌肉产生的电信号。针鼹昼夜都很活跃,在...
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一种澳大利亚小型两栖哺乳动物,以其原始特征和特殊适应性的奇怪结合而闻名,尤其是扁平的、几乎滑稽的喙,早期观察者认为这是缝在哺乳动物身体上的鸭子的喙。眼睛下方有明显的白色毛皮,增加了其独特的外观。身体其余部分的毛发上面是深棕色到浅棕色,下面的毛发颜色较浅。鸭嘴兽在澳...
北树鼩(学名:Tupaia belangeri)是一种产自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和中国南部的树鼩,模式产地在缅甸仰光附近,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及灌木丛。食物以虫类为主,也可食用幼鸟、鸟蛋、谷类、果类、树叶等。主要分布在克拉地峡以北的东南亚地区。该物种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个体数稳定,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保护区...
金芒管鼻蝠小型蝙蝠,国内分布于台湾,国外分布于越南。为典型的夜行性森林型蝙蝠,但主要栖所还不太明确,偶发现零星个体栖于洞穴。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常在林间空地捕食昆虫。金芒管鼻蝠体长45-47mm,前臂长30-36.5mm,尾长30-33mm,雌性较雄性大。头部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头部侧面...
水甫管鼻蝠为2011年Eger和Lim依据采集于贵州荔波水甫村(Shuipu Village, Yuping Town, Libo County, Guizhou, China,海拔650m)一雄性管鼻蝠标本描述的新种。王晓云等(2016)依据部分分子标记结果报道了该种在广东和江西的新分布,但近期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和江西标本与Chen et al.(2017) 描述的管鼻蝠相似,后者...
隐姬管鼻蝠仅分布于我国台湾,为较小型蝙蝠。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其主要栖息场所未明,偶发现零星个体利用洞穴。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隐姬管鼻蝠体长34-44mm,前臂长31-35mm,尾长27.5-38.5mm。头部毛为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金黄色并杂有金属光泽毛发,腹...
台湾管鼻蝠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发现利用香蕉枯叶栖息。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为中等偏小型蝙蝠。体长40-53mm,前臂长33-39mm,尾长32-46mm。头部毛为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浅褐色或灰褐色,腹毛颜色较浅,常呈灰白到灰褐色,被毛厚而柔软。耳廓较大,耳长大...
锦矗管鼻蝠体型较小,可与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亲缘关系较近的东北管鼻蝠、白腹管鼻蝠和梵净山管鼻蝠明显区分;水甫管鼻蝠和榕江管鼻蝠虽然与本种形态大小相近,但前两者背毛棕红色,腹毛金黄色,耳更小,前臂长更短(Yu et al., 2020)。锦矗管鼻蝠为Yu et al.(2020)发表的新种,现仅记录于模式产地——四川省汶川县卧龙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