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燕鸥是属于燕鸥属的一种海鸟。体型中等,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
北极燕鸥是一种轻盈的海鸟,它们能进行长距离的飞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极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它们低低地掠过海浪,从海中捕捉小鱼和甲壳纲这类有硬壳的动物为食。当冬季来临时,沿岸的水结了冰,燕鸥便出发开始长途迁徙。它们向南飞行,越过赤道,绕地球半周,来到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在这儿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来临,它们才再次北飞,回到北极。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千米。
在所有的迁徒动物中,北极燕鸥长途跋涉的本领是罕见的。夏季,它们在加拿大的北极圈至美国马萨诸塞州地区活动,到了冬季,它们将飞到另外一个极地——南极去越冬。燕鸥的尾巴呈叉形,它的翅膀又窄又长。这对翅膀,在空中飞翔时具有比其它飞鸟大得多的浮力。
每年3月,在南极做客数月之久的北极燕鸥聚成小群,准备北上,进行超长距离的旅行,途中要飞行1.8万千米左右,返回它们在北极的繁育场所。远征之前,它们要彻底脱去旧羽,换上崭新的羽毛。 它们将从南极半岛出发,飞往南部非洲,越过高山,再继续向北穿过整个热带区域,沿着西非海岸飞往欧洲大陆,最后飞到北极安家落户。从南极的夏末出发,飞到北极恰好夏天的开始。 北极燕鸥享受日照的时间之长,没有其它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在完成了地球上所有动物之中最长距离的迁徒之后,它们于5月初在北极安营扎寨,开始一个新的繁育周期。
北极燕鸥常成群活动。持久而频繁地在海面上空飞翔,并不断掠过水面捕食。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北极燕鸥聪明而勇敢,总是聚成几万只的大群,进行集体防御。貂和狐狸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鸟,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得三思而后行之。就连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
北极燕鸥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海洋动物为食。觅食主要在海面上,食物会随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是肉食性的,大多都是吃小鱼或水生的甲壳类动物。 鱼类在食物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们所吃的鱼有鲱鱼、鳕鱼、玉筋鱼和胡瓜鱼,而水生甲壳类则有螃蟹和磷虾。有时它们亦会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浆果,而在北方繁殖区,亦会吃昆虫。
北极燕鸥的繁殖期为6-7月。此时,雌燕鸥常向雄燕鸥乞求食物,雄燕鸥对此做出反应的频率被雌燕鸥看作是他做父亲的能力的测量尺度。在繁殖季节开始时,雄燕鸥挥动着轻快的翅膀在鸟巢的聚集地上空盘旋,向配偶展示着自己。每个尖叫着的鸟的血红色的嘴里都衔有一条刚捕捉到的鱼,希望以此吸引到尚未进行交配的雌鸟的注意力。
北极燕鸥被一些国家视为受威胁及需要关注的物种。它们亦是列在“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中的物种之一。在新英格兰,北极燕鸥曾于19世纪末被大量猎杀来制女帽,几乎灭绝。1950年开始,格陵兰西部的北极燕鸥数量就一直在大幅度下跌,至今,一些猎杀行动仍在进行。在南部,北极燕鸥的数量亦不断下降,而其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
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认为北极燕鸥的数量从1988年开始已渐趋稳定,全球约有1,000,000只北极燕鸥。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相关报导
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的夏天太阳总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惟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
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千米。人们对北极燕鸥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它们可以活33年以上,20年的寿命很可能是相当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