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白肩黑鹮
别名:东方黑鹮
纲目:涉禽
科属:鹳形目 鹮科 白肩黑鹮属
体长:60厘米
体重:1-1.5kg
寿命:暂无考证资料
保护级别:一级
白肩黑鹮外文名White-shouldered Ibis,黑鹮共有两个亚种,活动于我国的多为缅甸亚种。
白肩黑鹮从地上起飞时叫声怪异且具特性,尤在繁殖季节鸣声特别响亮。在沼泽地和沿着泥泞的河岸,或于收割后的稻田中觅食昆虫、鱼、虾、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目前在我国的分布状况不明,仅1899年在云南西南部采到过一雄鸟标本。1994年被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相关内容
相似动物
留尼汪孤鸽(Threskiornis solitarius),又名留尼汪渡渡鸟,是留尼汪已灭绝的特有种。它们有可能就是葡萄牙水手于1613年所发现的同一种渡渡鸟(Raphus solitarius)。留尼汪孤鸽最初是由Edmund de Sélys-Longchamps于1848年所描述,但其存在要到20世纪末在留尼汪发现了其骨头才得到确定。这些骨头确定了它其实是一种朱鹭,...
北极燕鸥是属于燕鸥属的一种海鸟。体型中等,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北极燕鸥是一种轻盈的海鸟,它们能进行长距离的飞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极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
白鹭是中型涉禽白鹭属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而黄嘴白鹭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国际濒危物种。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等地带,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
勺嘴鹬繁殖于苔原,迁徙及越冬时则多见于沿海滩涂湿地。在繁殖早期若第一窝卵损失则会产下第二窝卵,因此允许保育人员采集第一窝卵用于人工抚育。由于其特殊的喙形,其觅食方式主要为在浅水中如吸尘器般左右或前后移动喙端滤食;或有时如沙锥般将喙抬离水面又竖直向下插入水中。因此在滩涂上觅食时并不常见与红颈滨鹬混群:...
黑冠鳽俗称黑冠麻鹭,生活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环境和活动习性基本上与海南鳽相似。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多单个活动于稻田或池塘旁,以鱼、虾及水生昆虫为食。多活动于山区林间的河川、溪涧水库边及竹林等处。在台湾地区喜好在密林的山泉溪涧中及竹林地上活动。曾在1800米的溪流中发现。夜出性。常在清晨、...
黄嘴白鹭外文名Chinese Egret,是中型涉禽,无亚种。黄嘴白鹭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4月下旬可飞到繁殖地,5月产卵,每窝2-5枚,孵化期24-26天,育雏期35-40天,10月南迁越冬。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
岩鹭外文名Pacific Reef-egret,中型涉禽,有2个亚种。岩鹭是一种有高度领地意识的物种,大多单独活动,有时成对或以家族为单位聚小群活动,占领一小片礁或海岸。通常只在岩岸出现,常停立于海边岩石上或飞跃于浪花间,贴近海面飞行。只有非繁殖期才偶尔四处游荡,这也是它与其他鹭类在习性上的区别之一。大多在白天活动,但...
白腹鹭外文名White-bellied Heron,大型迁徙性涉禽,无亚种。白腹鹭是迁徙种类。常单个或成4-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而机警,见人即飞。飞行时两翅扇动虽然缓慢,但飞速却甚快。叫声高而粗哑。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性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