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鹭(学名:Ardea purpurea,英文名:Purple heron)为鹭科鹭属的鸟类,又名紫鹭,俗称花窖马、柴鹭或长脖佬。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鹭。它们在非洲、欧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古北界南部和东部繁殖。西古北界的族群会在繁殖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而非洲和热带亚洲的族群主要是留鸟,除了偶尔的散布移动。
它们是一种大型涉禽,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外观与更常见的苍鹭相似,但稍微小一些,更为纤细,并且羽毛较暗。它们也是更为害羞的鸟类,喜欢水边密植的栖地,特别是芦苇滩。它们猎食的动物包括鱼类、啮齿动物、青蛙和昆虫等的多种猎物,猎食时或是追踪它们,或是站立伏击。
草鹭为群居繁殖,并用枯芦苇或树枝在靠近水边的芦苇丛或密集植被中筑起一个笨重的巢。大约会下五颗蓝绿色的蛋,由雌雄双亲轮流孵化。雏鸟约在四周后孵化,再过六周后即可离巢。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全球草鹭的族群数量趋势在下降,主要是因为湿地的排水,但评估草鹭的保护状况为“无危”。
草鹭是一种大型鸟类,长度为78—97 cm(31—38英寸),站立高度从70至94 cm(28至37英寸)起,翼展120—152 cm(47—60英寸)。 然而,它的体型纤细,重量只有0.5至1.35千克(1.1至3.0磅)它比苍鹭略小,可以通过其较深的红棕色羽毛和成鸟较深的灰色背部区分。成鸟的前额和头顶是黑色的,颈背有一条黑色条纹,终止于一个纤细、下垂的羽冠。这个羽冠比苍鹭的短,不超过140 mm(5.5英寸)。头部和颈部两侧是黄褐色的,颈部两侧有深色条纹和线条。背部是油棕色,上肩羽毛延长但下肩羽毛没有。其余上部和尾巴是棕灰色的。颈部前面比两侧浅,颈部底部有些延长的羽毛,带有白色、棕色和黑色条纹。胸部是棕色的,两侧有些黑色,腹部和尾下覆羽是黑色的。棕黄色的喙又长又直,繁殖期成鸟的颜色更鲜亮。虹膜是黄色的,腿的前面是棕色的,后面是黄褐色的。
体形呈纺锤形。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黑色辫状羽;颊部具一黑色条纹,颈侧也具有一清晰的黑色纵纹延伸而下,前颈也可见断续而零散的黑色短纵纹;上体灰色,两翼飞羽灰黑色,翅角及翼前缘棕栗色;颏、喉白色,前颈基部有银灰色或白色长的矛状饰羽;胸和上腹中央基部棕栗色,先端蓝黑色,下腹蓝黑色,胁灰色;虹膜黄色,嘴暗黄色,嘴峰角褐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775-1250克,♀1075-1160克;体长♂830-970毫米,♀840-970毫米;嘴峰♂105-130毫米,♀109-130毫米;翅♂370-379毫米,♀348-390毫米;尾♂118-140毫米,♀110-136毫米;跗跖♂112-135毫米,♀115-145毫米。(注:♂雄性;♀雌性)
其叫声是粗重的“frarnk”,但比苍鹭的叫声更安静、更高亢。它通常是一种噪音较少的鸟类,虽然从鹭群中也会听到类似的喉音。它也较不强壮,并且看起来胸部有些凹陷。它的头和颈部比苍鹭更纤细,并有更大的蛇形弯曲,脚趾也更长。与苍鹭不同的是,它经常采取颈部斜伸的姿势,甚至雏鸟也会使用这种姿态。
草鹭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繁殖。西部种族的分布范围从葡萄牙向东延伸,横跨大部分中欧和南欧以及北非的一部分,直至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在非洲,这种鸟类在塞内加尔、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繁殖。东部族群从印度次大陆向东延伸到中国东部和菲律宾,向北延伸到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流域,约北纬49度。南部族群仅限于马达加斯加,在佛得角群岛的草鹭小种群被一些权威机构视为独立的种族。
每年八月至十月,西部种群的鸟类南迁至热带非洲,并于三月返回北方。草鹭经常在返回时超出其正常分布范围,成为包括英国在内的北欧迷鸟。东部种群大多定居,但一些北部地区的鸟类会向南飞往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非洲的鸟类是定居的。
在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西、湖南、内蒙古、甘肃、陕西、华北、长江中下游为夏候鸟或旅鸟,宁夏为旅鸟,云南为留鸟,四川、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为旅鸟或冬候鸟。草鹭在湖南较为少见,部分种群在清明时节来到湖南,秋分节气离开;也有在秋季从北方南迁过境的种群。洞庭湖周边长有大片芦苇和水生植物,草鹭常在此驻足,有时,它们还会和好朋友苍鹭、白鹭等一起混群栖息、营巢。
草鹭栖息于沼泽、潟湖、稻田、开阔平原、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库、水塘岸边及其浅水处。常活动于水边。不如苍鹭常见。茂密植被地区。它们可能会经常出没于沿海的红树林沼泽,但通常选择淡水栖地,特别是有Phragmites 芦苇滩的地方。它们也会造访泥滩、河岸、沟渠和运河。在佛得角群岛,它们更可能出现在开放的干燥山坡上。
飞行缓慢,颈部缩回,飞行时颈向后缩成“z”字形,头缩至两肩之间,两翅鼓动缓慢、脚向后直伸,远远突出于尾外。双腿在尾巴后方大幅伸展,飞行慢而从容。呜声响亮而有些嘶哑。似“刮刮”声。不过一般很少鸣叫。这是鹭和鳄科的特征,并将它们与鹳、鹤和琵鹭区分开来,后者在飞行时颈部伸展。它是一种隐蔽的鸟类,比苍鹭更少在开阔地区出现,倾向于藏身于芦苇床中。它的长趾意味着它能在浮动的植被上行走,有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在灌木丛上行走,并不会试图抓住树枝。它很少栖息于树上,更喜欢在地面休息。
草鹭个性孤僻,常单独活动。在黎明和黄昏时最为活跃,在白天和夜间与其他鸟类一起栖息,但在抚养幼鸟期间会增加日间活动。它在浅水中捕食,使用其强而有力的喙抓住猎物。它通常静静地等待猎物,或慢慢追踪其猎物。食物主要包括鱼类、小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但也会捕食雏鸟、蛇、蜥蜴、甲壳动物、水中蜗牛、蝗虫、昆虫和蜘蛛。地面上的甲虫是最常见的昆虫猎物,其次是水甲虫和水生幼虫,还有蝗虫、蜻蜓、蜜蜂和苍蝇。仔细观察草鹭就能看到,它没有明显的嗉囊,但食道中部膨大,这里就是它用来储存食物的“粮仓”。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囤货”!食物多的时候,不会吃撑;缺乏食物时,也不至于饿着。
草鹭通常繁殖期为5—7月,在繁殖群落中繁殖,但有时巢是独立的。它有时会与其他物种如巨鹭(Ardea goliath)或苍鹭在多物种繁殖群落中共处。选择的巢址通常在芦苇床、蒲草、苇丛或靠近大湖或其他广阔湿地的低矮灌木等挺水植物的水域岸边,巢以苇或蒲叶弯折作为基础,上面以苇杆、苇叶及蒲草编织而成,内垫苇穗等柔软物。雌雄共同造巢,巢期约7-10天,巢大小为:外径91.0厘米,内径43.0厘米;巢高31.6厘米;窝深9.7厘米;巢缘距水面131.7厘米。每天或隔天产1枚卵,卵椭圆形,平均56乘45 mm(2.20乘1.77英寸)则产下为深蓝色,第二天变浅,第三天变为灰蓝色。通常一次产4至8颗,尽管这些大巢可能是两只雌鸟在同一巢中产卵的结果。蛋在3天内逐次产下,孵化可能从第一颗蛋开始,或者在蛋全部产下后开始。双亲共同孵蛋,孵化期为24到28天,并共同照顾幼鸟,育雏期42天。当成鸟带回食物时,幼鸟会拖拉成鸟的喙,成鸟将作物中的食物反刍到巢中,或者幼鸟直接从喙中取食。幼鸟在六周左右会离巢,两个月后独立,并会广泛的散布出去。
全球估计共有270,000到570,000只草鹭,且族群数量可能正在缓慢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评估其保护状况为“无危”,因为其下降速度不足以使其被评为更受威胁的类别。这种鸟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湿地的排水和干扰,特别是芦苇床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