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蛇鹈(学名:Anhinga melanogaster,外文名:Darter)是鹈形目蛇鹈科鸟类。别名:蛇鸟体型较大,大约长850~900毫米;其腹部羽毛呈黑褐色,因此得名;颈部细长;头部小而且窄。头部和颈部的颜色为褐色,从颏部有白色线延伸到颈侧;其他部位的羽毛颜色偏黑,肩胛处的白色丝状羽具有黑色羽缘;虹膜为褐色,嘴为黄褐...
侏鸬鹚(学名:Microcarbo pygmeus,英文名:Pygmy Cormorant)是鸬鹚科小鸬鹚属的海鸟,是所有鸬鹚中体型最小的。本物种属于一种部分迁徙的鸟类,本物种在西欧也属于罕见的物种。侏鸬鹚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喜欢在沿海...
暗绿背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Temminck et Schlegal)外文名Japanese Cormorant,又名特明氏鸬鹚、斑头鸬鹚、绿背鸬鹚、丹氏鸬鹚、绿鸬鹚、绿背鸬鹚。大型水鸟。体长80-84厘米,体重2500克。暗绿背鸬鹚为候鸟,形似普通鸬鹚而稍小,栖息于温带海洋沿岸和附近岛屿及海面上,迁徙和越冬时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
印度池鹭(学名:Ardeola grayii),是中型涉禽,是鹈形目鹭科的一种小型的鹭。它起源于旧大陆,在南伊朗繁殖,向东延伸至印度次大陆、缅甸和斯里兰卡。它们分布广泛且常见,但当它们在小池塘边缘悄悄猎食或在靠近人类居住区的地方栖息时,却很容易被忽视。当它们起飞时,非常显眼,明亮的白色翅膀与身体隐蔽的橄榄色和棕色...
白脸鹭(学名:Egretta novaehollandiae),又称白面鹭,是澳大利亚跟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常见的鸟类,包括新几内亚、托雷斯海峡的岛屿、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以及除最干旱地区外的整个澳大利亚。它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鹭,颜色淡淡的、略带蓝灰色,有黄色的腿和白色的面部标记。几乎可以在靠近浅水的任何地方找到它,不论是淡水还...
斑鹭(台湾作白颈黑鹭)(学名:Egretta picata)分布于印尼苏拉威西、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的沿海和次沿海地区以及华莱士区。中国仅偶见于台湾屏东、高雄、江苏南通部分地区的鸟类。斑鹭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43-55厘米,体重247-280克。头顶、体型大小与白鹭相似,但头顶蓝黑色,具羽冠;颊至颈部白...
中白鹭(学名:Ardea intermedia)为鹭科苍鹭属的鸟类,俗名春锄。白鹭属大型涉禽。体型中等,体长560~720毫米,雌雄同型;虹膜黄色,嘴裂不超过眼睛,为本种区别于大白鹭的显著识别特征之一;脚黑色,通体白色,颈呈“S”形;夏羽背及胸部有松软的长丝状羽,喙黑色,短期呈粉红色,脸部裸露皮肤灰色;冬羽喙黄色,尖端黑色...
大白鹭(学名:Ardea alba)是鹳形目鹭科白鹭属鸟类, 又名白庄、公子、白洼。全身羽毛洁白;眼黄色;喙橙黄色(繁殖期黑色);颈部具“S”形结,大白鹭嘴裂过眼,面部及周眼皮肤呈绿色;跗蹠和脚黑色。背上、肩上披有蓑羽,长超过尾部,生殖期后蓑羽消失。大白鹭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在中国见于东北、河北、江苏、云南、广...
草鹭(学名:Ardea purpurea,英文名:Purple heron)为鹭科鹭属的鸟类,又名紫鹭,俗称花窖马、柴鹭或长脖佬。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鹭。它们在非洲、欧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古北界南部和东部繁殖。西古北界的族群会在繁殖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而非洲和热带亚洲的族群主要是留鸟,除了偶尔的散布移动。它们是一种大型涉禽,具有“三长...
白尾鹲(学名:Phaethon lepturus)为鹲科热带鸟属的鸟类,俗名白尾热带鸟、长尾热带鸟。是一种热带鸟。体重220-410克;体长370-400毫米,加上延长的尾羽为680-990毫米,它是热带海洋中三种密切相关的海鸟中最小的一种,也是鹲形目(Phaethontiformes)中最小的成员。全身羽毛主要为白色,繁殖期微缀有橙色。眼前和眼后有粗著...
大红鹳为脊索动物门鸟纲红鹳目红鹳科火烈鸟属动物,1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长130-142厘米,体重2.5-3.5千克,属于“迷鸟”,非常罕见。大红鹳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性情温和,胆怯机警,是动物园中受人喜爱的观赏禽鸟。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又叫大火烈鸟、红鹤、火鹤等...
白腰杓鹬外文名Eurasian Curlew,有2个亚种。白腰杓鹬在中国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为夏候鸟,辽宁东部于4月和5月均见到和采得标本,或许亦繁殖。越冬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省。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秋季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初至10月末,少数迟至11月初还见于东北繁殖地。白腰杓鹬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