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狐(学名:Otocyon megalotis)外文名Bat-eared fox,有蝙蝠翅膀一样的耳朵,最长可达14厘米,有2个亚种。实际上,其种名“megalotis” 源自希腊词“mega”和“otus”,意即大耳。
在塞伦盖蒂平原,大耳狐85%的活动发生在夜晚,在南非,它们冬季白天、夏季傍晚出洞活动。塞伦盖蒂平原的研究发现,大耳狐家庭独占的领地范围大致为0.25-1.5平方公里,以尿液标记领土边界。每个家庭包括一对父母和它们的后代,一同觅食休息,相互间常躺卧触碰,互理毛发,彼此嬉戏护助。在南非,大耳狐的家庭领地广泛重叠,很少或根本没有领土标志,有时数百米内聚集2-3个洞穴,种群密度可达10只/平方千米,可能与当地适宜的土壤或植被有关。大耳狐的群居生活有助于多捕获白蚁、增强猎食探测,为后代通过模仿学习什么能吃,以及如何捕食提供机会。
幼狐间的玩耍和脱逃行为有相似之处,因为,成年狐的示范行为常显逃避而不是打斗。
大耳狐的食谱主要包括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偶有小型啮齿动物、蜥蜴、禽蛋、雏鸟和植物;白蚁、蜉金龟占食物来源的80%。地面食草的白蚁会被路过的大耳狐吃掉。它们从这些昆虫的体液中获取大量水分。大耳狐常出现在大型食草动物如角马、斑马和水牛的周围,用一双大耳朵探听甲虫幼虫的动静。一般独自觅食,在昆虫丰富的地方,大耳狐也会大量聚集。实际上,群体觅食比同时同地的单独觅食能捕获更多的白蚁。
大耳狐是单配制动物,每年繁育一次,初生幼兽9天后睁开双眼,17天后走出洞穴,刚出生的幼兽覆盖着稀疏的灰色绒毛,4-5周后,皮毛颜色变化与成体一致。幼兽哺乳期15周,而后跟随父母外出觅食,完全发育成熟需5-6个月。长成后分散交配。雄狐守护、喂食以及和幼狐玩耍的时间甚至超过雌狐。圈养大耳狐寿命为13年零9个月。
大耳狐的天敌有豺狼和老鹰,日间猎食的猛禽是最大的威胁。常见的保护区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南非的干旱地区和农场罕有保护场区,在那里,它们偶尔被伤害。局部栖息地的种群数量多寡取决于降雨量、食物供应、孕育期和疾病。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物种(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