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尾浣熊(学名:Bassariscus astutus)外文名Ring-tailed cat,也称环尾猫,因其尾部有14~16条黑白相间的环纹而得名。特别能捕老鼠,因此为人类所喜爱,不少人把它当作宠物饲养。
蓬尾浣熊一般深夜活动,偶尔在黄昏现身。大部分时间用来寻觅食物,饱餐后用一种类似猫的姿势半蹲着梳理毛发。习惯舔舐前掌和绒毛,再用舔过的前掌擦拭脸、鼻和耳朵。善攀爬,有几套协调行为和身体运动的方法。可灵活机动地在峭壁和岩礁间快速来回跳弹。在细小的石缝中,它们用四肢抵前壁,背顶后壁向上移动。垂直下降时,头朝前,迅速旋转后足180度,并让脚下肉垫和爪子与支撑面持久接触以借力起跳。
蓬尾浣熊除交配季外独栖,活动范围可达136公顷,雄兽一般比雌兽有更大的活动区域,同性间的活动区域不会重叠。
蓬尾浣熊是杂食性动物,偏好动物性肉食,特定食物的选择主要依赖各季的充裕程度,主食包括:啮齿动物、兔子、松鼠、昆虫,也吃鸟、蜥蜴、蛇、青蛙和腐肉;植物性素食包括橡子、槲寄生、杜松子、柿子、野生无花果和其他水果,有时也吃花蜜。受到威胁时,尾毛直立,尾巴向头部拱起,使自己显得庞大,如果被抓住,则高声尖叫,伴随穿透性的声音,放出刺鼻的臭气。
雌兽一季发情一次,通常2~5月交配,交尾持续24~36小时。妊娠期51~54天,一般五月或六月分娩,一窝产仔1~4只。雌兽于岩石缝隙、卵石堆及树洞中筑巢,并在那里繁殖后代,初生幼兽重25克,晚熟,约需一个月睁开双眼。30~40天的幼兽可食固体食物,10周左右断奶。主要由雌兽负责照看幼兽,2个月大时,雌兽陪同幼兽外出觅食。再大一些时,雄兽偶尔被允许和幼兽玩耍。无论雌雄,两性成熟期都在10个月左右。野生蓬尾浣熊寿命7岁以上,圈养最高纪录为16岁。
蓬尾浣熊和同属的中美蓬尾浣熊外形近似,常引起混淆,两者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中美蓬尾浣熊的爪不能伸缩,尾部色彩逐渐变淡,耳朵轮廓更尖锐。
蓬尾浣熊的种群密度一直较低,被当做稀有物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罗列如下:10.5~20.5只/平方千米(Belluomini,1983;Belluomini and Trapp,1984),7~20 只/平方千米(Lacy,1983),2.2~4.2只/平方千米(Toweill and Teer,1980),0.08-2.3只/平方千米(Grinnell et al,1937),1.5~2.9只/平方千米(Trapp,1973、1978)。种群趋势未知。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08年评估。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