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鼬
近危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上体皮毛通常金黄色,腹部颜色较浅,脸部颜色较深
详细介绍
日本鼬(学名:Mustela itatsi)外文名Japanese Weasel,是哺乳纲、鼬科的一种黄鼠狼,无亚种。
日本鼬(Mustela itatsi)是鼬科的一种哺乳动物,曾经被认为是黄鼬的一个亚种。但是,在2011年,根据对日本鼬的头骨的形态特征、体型、颜色和阴茎骨的研究,记录了日本鼬和黄鼬之间的种间和性别差异,以及明显的遗传差异,均认定日本鼬是一个独特的物种。2012年日本鼬从亚种升级为独立物种。
日本鼬的野生数量正在下降,它们已从日本西部的低地消失(Sasaki等,2014)。该物种在日本西部10个县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临灭绝”(2014年)。日本鼬不适应城市化生活,不食用人工食品。通过与引进的黄鼬之间的竞争,小型雌性日本鼬可能难以在日本西部的低地繁殖,已经退居日本的丘陵地区。 即使没有引入潜在的竞争者,该物种也可能无法充分适应日本这一地区的各种人为影响。日本鼬和黄鼬在系统发育上很接近,这增加了它们杂交的可能性。 然而,2012年的观察监测,在日本九州北部,四国和本州西部的15只黄鼬中没有发现形态上处于中间的个体,这表明杂交可能不会构成威胁。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在日本,法律保护日本雌性鼬免于狩猎(2006年)。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日本鼬是日本特有的动物,原产本州、九州、四国、佐渡、冲木群岛、伊豆大岛、淡路、寿多、伊岐、五岛、雅库和塔那。于1880年代引入北海道,并且为了控制鼠类褐家鼠和田鼠,被传入日本约50个小岛,包括日立岛、瑞本岛、伊豆岛(三宅岛、八枝岛、青冈岛)、青岛(长崎县)、库奇诺岛、中野岛、素万泽岛、希拉岛、阿库塞基岛、基卡岛、冲绳岛、尤伦岛(鹿儿岛县)、萨米岛、阿卡岛、大都岛、北岱托岛、伊拉布岛、伊里奥马特岛和哈特鲁马岛(冲绳县)。
日本鼬生活在海平面至336米的海拔高度。适应日本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常见于日本大部分生境,包括草地、森林、村庄和郊区,但通常不发生在大城市中,有时也生活在人类住宅区附近。但主要是流水附近的山区和森林地区。大多数捕猎活动是沿着河流进行的,但是这些鼬偶尔会冒险进入草原或郊区。在冬季,这些身体纤细的黄鼠狼大部分时间都在雪中消磨,它们在迷宫般的隧道中追逐小型啮齿动物。 在捕获并食用猎物之后,日本鼬通常会在阳光下享受采石场的温暖。
习性形态
日本鼬是体型较大的黄鼠狼,成年雄性的头尾长在45-52厘米之间,平均体重为400克。日本鼬是同属中存在的差别最大的性别二态性,雌性通常较小,仅占雄性体长的68%,而体重仅占30%。日本鼬和所有的黄鼠狼一样,身体细长,非常适合在隧道和洞穴中穿行并进入狭窄的空间。腿短,有粗壮的头部和颈部。它们的上体皮毛通常是金黄色的,腹部颜色较浅,脸部颜色较深。冬季来临前,为了应对日光的缩短,鼬停止生产黑色素,皮毛变白,变得更厚,准备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