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外文名Bengal Tiger,是老虎的指名亚种,又名印度虎,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虎亚种。
孟加拉虎的栖息地较广,一只老虎的领地从十几至上百平方千米不等,视猎物丰富程度,领地地形等多方面因素而定。领地范围估计是雌性10-21㎞²,雄性30-79㎞²。孟加拉虎采用多种方式来标记自己的家域,主要包括3种。一是气味标记,成年虎肛腺能分泌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它将这种液体混在尿液中,射到显眼的位置,形成强烈的气味。二是视觉标记,主要是刨痕,它用两只后爪交替向后刨土,刨出一个30~50厘米长、15~25厘米长的小坑,同时后面形成一个小土堆。三是叫声,虎能发出响亮的虎啸声,可以传播很远距离。成年的定居孟加拉虎通常每半个月巡视一次家域,它们会在家域边界和主要移动路径上留下大量标记。
孟加拉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善于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孟加拉虎比较精悍和敏捷,野性和战斗力都很强。孟加拉虎拥有非常强悍的捕猎技能和威慑力,会攻击一切出现在它眼前的活物,它进食时即使是成年亚洲象也会绕道,孟加拉虎拥有猫科动物当中最强悍的捕猎技能,甚至捕食世界上最大的白肢野牛,猎杀泽鳄鱼,也是懒熊杀手,还有很多孟加拉虎捕杀亚洲岩蟒、花豹、母印度犀牛和亚成年母象的事件。它们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时速接近80公里/小时。
孟加拉虎是肉食性,以各种大、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孟加拉虎的猎物主要是梅花鹿、水鹿、野牛、泽鹿、斑鹿、野猪、印度黑羚、亚洲野水牛和野猪,有时也能爬树捕食灵长目动物。孟加拉虎喜欢在夜间捕食。捕食时它先瞄准猎物的咽喉,用它强大的咬劲直接咬断较小猎物的颈椎或让大型猎物窒息。它可在一餐内吃掉6-20千克的肉,并在接下来几天内不进食。在尼泊尔的奇特旺公园,孟加拉虎的猎物里斑鹿占27.8%、水鹿占15.3%、豚鹿占13.5%、赤麂占6.4%、野猪占10.8%、豪猪占2.7%、兔子占6.6%、长尾叶猴占16.9% 。在坎哈,斑鹿占孟加拉虎食谱的50.3%、水鹿占6.3%、泽鹿占5.7%、野牛占2.8%、长尾叶猴占21.6%、豪猪占10.3%、野猪只占1% 。在印度的纳加尔霍雷国家公园,孟加拉虎食谱里22.8%是斑鹿、水鹿占11.4%、野牛占7.5%、野猪和赤麂分别占8.4%、长尾叶猴占11.3%、斑鼷鹿占13.6%、兔占1.5%、豪猪占0.6%、豺占1%,还有13.5%未辨明种类。
孟加拉虎可在全年任何时候交配,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当雌虎怀孕或带有未独立幼仔期间,它是不会发情的,因此,雌虎通常两年才有一次性冲动,雄虎的交配机会是有限的。雌虎发情周期为25天,发情期为2~5天。在发情期来临之前,雌虎会制造大量气味标记,有时还会发出虎啸声,告知雄虎自己的发情状态,确保雄虎及时出现。雌性孟加拉虎妊娠期为103~105天,每胎可产1~7只幼仔,但在野外通常为2~3只。幼仔6~8周龄开始吃固体食物,5~6月龄断奶,12~18月龄时长出恒犬齿,在经过一段时间磨砺狩猎技巧,17~24月龄就开始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了。
一般而言,雌性后代会继承母亲的一部分家域,或在邻近的地方建立家域,而雄性后代则会远距离扩散。在尼泊尔,年轻雌虎平均扩散距离为10千米,最大为33千米;而年轻雄虎平均扩散距离为33千米,最大为65千米。这是虎避免近亲繁殖的一种机制。在印度朋奇老虎保护区,多数雌虎从一开始就生活在出生地附近,最大扩散距离仅为26千米,而与它有亲缘关系的雄虎不会在26千米的范围内定居。孟加拉虎在2.5~3岁性成熟,但在野外开始繁殖的时间要晚一些。雌性大概在3.4~4.5岁产仔第一胎幼仔,雄性首次生育年龄最早在3.4岁,通常在5岁前后。雌性可生育年限平均为6年,最长可达12.5年,有些雌虎最晚到15.5岁仍有生育能力。幼年孟加拉虎在第一年的死亡率为34%,成年虎年均死亡率为23%。对多数种群来说,虎的死亡主要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饲养孟加拉虎寿命可超过20岁,野生孟加拉虎寿命要短得多,雌虎能活到14~15岁已属不易,而雄虎寿命更短。
1758年,孟加拉虎被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定为虎的模式种。孟加拉虎当前共发现了四种变种,分别是:白虎、雪虎、金虎、纯白虎。
世界上大约70%的野生虎生活在印度,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以及非法狩猎等原因,它们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们经过再三努力,试图遏制非法交易、保护印度虎免受环境压力,却仍然无法阻止印度虎的数量下降,2006年甚至降到1411只。据印度官方于发布数据表明,2011-2014这三年来,印度的孟加拉虎的数量增加近三分之一,从2011年的1706只增加到2014年的2226只。这一成绩极大地鼓舞了保护濒危物种的工作者。支持者称,新的统计数据带来了极好的消息。2015年,在不丹,孟加拉虎的数量大约为50-150只。尼泊尔拥有大约150-200只,孟加拉则拥有100-150只。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安放的两个红外相机位点3次拍摄到了野生孟加拉虎,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野外拍摄到孟加拉虎的活体照片。据文献记载,中国孟加拉虎分布在藏东南和云南西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究人员根据南迦巴瓦周边牲畜被大型食肉动物的捕食数量、大型猫科动物的足迹大小和步幅,估计该区域分布有11头虎。虎是顶级捕食者,对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连续性要求较高。此次调查获得的野生孟加拉虎红外相机照片是孟加拉虎在中国境内野生环境中分布的直接证据,表明当前墨脱县生态环境能够承载野生孟加拉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孟加拉虎的主要致危因素有二:滥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这曾经导致孟加拉虎的数量不断减少,在20世纪初有20000~40000只之多,到20世纪60年代初减少到4000只,到60年代末则仅剩2000只。这两大因素仍在继续威胁着孟加拉虎的生存。偷猎和虎制品贸易屡禁不止,在孟加拉虎的整个分布区内都有存在。由于孟加拉虎会袭击家畜,偶尔还会伤人,这会导致周边民众无法接纳它,一些孟加拉虎会因此被杀死或抓进动物园。南亚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开发、毁林开荒和商业伐木等做法导致孟加拉虎的大片栖息地遭到破坏,剩下的栖息地也呈现出孤岛状分布,这导致孟加拉虎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个别保护区虎的数量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却无法扩散出去,只能挤在越来越满的保护区里,导致虎的种内斗争加剧,且易造成人虎冲突。
2010年11月,世界老虎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13个老虎分布国包括有孟加拉虎分布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国等五国都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球老虎恢复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将虎分布区恢复到原来的范围,使野生虎数量翻倍。这代表了各国对老虎保护的承诺。中国也从1993年开始,禁止使用虎骨入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和尼泊尔两国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并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孟加拉虎的生态研究,使两国的虎数量有了一定回升。为了解决孟加拉虎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人们开始尝试着将一些虎从“虎满为患”的保护区抓走,放归到当前没有虎分布、但适合虎生存的地区。2009年,印度潘纳国家公园的老虎因偷猎而灭绝,从2010年开始,印度政府陆续将5只雌虎、2只雄虎从周边保护区引进到潘纳公园。这次重新引进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截至2020年,潘纳公园的老虎已经增长到55只。在印度和孟加拉虎两国交界的红树林沼泽,孟加拉虎经常袭击人,人虎冲突严重,而且当地发展压力大,自然灾害频发。为了让人虎和谐共存,当地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管理林产品开发,防止过度利用,使当地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1988年起,中国所有虎的亚种均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中国国内的孟加拉虎种群评定为极危(CR)。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