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熊外文名Sloth Bear,有2个亚种。懒熊的兽迹与人类的足迹相似,但是,懒熊的奔跑能力比人的奔跑速度快。
早期的探险家观察看到“懒熊”倒挂在树上,就给这个物种起名为“ursinus”(懒熊)。懒熊的鼻子和嘴唇非常突出且活动自如,向内弯曲的脚,上面长着钉状茧,在捉住和撕扯动物时更有用,这些爪钩形状类似树懒,懒熊的名字也因此得来。
1791年,懒熊首次被带至欧洲,该物种最初归类于树懒属(Bradypus),因为人们认为它们与生活在南美的树懒有关,原因是缺少两个第一上切齿。 因此被命名为“Bradypus pentadactylus”,其含义为“五指树懒”或”和“像熊的树懒”。懒熊在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各有不同的名称,但是其意义都是相同的,意即“熊”。关于该物种应属于单一属的“懒熊属”(Melursus)还是“熊属”(Ursus),仍存在争议。
懒熊只具有被老虎和豹子等大型食肉动物捕食的风险。 带有幼崽的雌性懒惰熊有时会有所不同,以避开这些夜间掠食者。虎是懒熊在自然界的主要天敌。雄虎对懒熊有压倒性优势,有过不少猎杀懒熊的记录。但雌虎在同懒熊的冲突基本没什么优势(当然这可能与虎的谨慎性格也有关系),少数比较强悍的懒熊甚至夺走过一些雌虎和亚成体虎的猎物。比较罕见的情况下有懒熊杀死公孟加拉虎的记录。
威胁懒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人们为了农业开垦和城市发展毁坏了大片的森林,不仅让包括懒熊在内的很多动物失去了食物来源,也让它们无家可归。此外,年幼的懒熊还不时被人捉去表演马戏。这些懒熊的鼻子被刺穿,牙齿和爪子被拔掉,并被赶到烫手的金属盘子上学习跳舞。长期的虐待和糟糕的生活条件使很多悲惨的跳舞熊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宣告死亡。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