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并非是一种熊,和大熊猫没有密切关系,仅仅是大熊猫的一个远亲,也不是浣熊,也非某个分类未定物种的后代;相反,它是一个具有悠长历史,独立于其近亲属科(臭鼬、浣熊、水獭、鼬、獾),属于鼬总科的基础血统。有两个亚种(小熊猫指名亚种和小熊猫川西亚种)。
小熊猫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当地名称。绒巴族人称它为“sak nam”;在尼泊尔,这种动物被称为“bhalu biralo”(“熊猫”)和“habre”;尼泊尔和锡金地区的夏尔巴人称之为“ye niglva ponva”和“wah donka”;苏努瓦尔语中,“wậː”一词代表熊;塔芒语中,一种小体型、红色的熊被叫做“tāwām”;尼泊尔东部干城章嘉峰保护区的林布族人称小熊猫为“kaala”(“黑暗”),因为它们底侧皮毛是黑色的;藏族村民则把它们叫做“hoptongar”。此外,雷金纳德·英尼斯·波科克列出了以下俗名:ye和nigálya ponya(尼泊尔语);thokya和thongwa(林布语);oakdonga、wakdonka或woker(不丹语);saknam sunam(雷布查语)。Nigálya可能是源于尼泊尔语中的निङालो, niṅālo, nĩgālo,意为一种特殊的竹子,即北美箭竹族青篱竹属,但也是对一种豹或是一种猫熊的描述。词语pónya也可能是来源于尼泊尔语中的词语पञ्जा, pajā,意思是爪,或者是r पौँजा, paũjā,表示一种动物的爪。Nigálya pónya也许可以译为竹爪或爪。Nigálya pónya, nyala ponga, poonya据说是一种吃竹子的生物。熊猫的名字可能起源于panjā。
小熊猫也被称为红熊猫。许多其他语言会使用红熊猫或者是华丽的、小的作为这类物种的命名。比如,保加利亚语中的червена панда、法语中的panda roux和西班牙语中的panda rojo都是红熊猫的意思。早在至少1855年,它的一个法语名就是panda éclatant(华丽的熊猫)。在芬兰,它被叫做kultapanda(金色的熊猫)。它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法语中petit panda(小熊猫),西班牙语中的panda menor(小熊猫),荷兰语中的kleine panda(小熊猫),俄罗斯语中的малая панда(malaya panda,“小熊猫”),朝鲜语中的애기판다(“小型熊猫”),还有日语中的“レッサーパンダ”。其他相关的名字还有“fire cata”、“bright pandaa”和“common pandaa”。
小熊猫在1990年代被锡金视为国兽,在英国伯明翰自然中心,一只名为“巴布”(Babu)的雄性小熊猫逃跑,并且在它被捉回之前一度蹿红媒体。它随后被选为“Brummie of the year”,即伯明翰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它是第一只获此殊荣的动物。2013年,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动物园里的一只名为“Rusty”的雌性小熊猫,也有着类似因为逃跑经历而蹿红网络。
小熊猫在社会、科学和经济上都很重要。它们是大吉岭国际茶节的吉祥物。小熊猫皮用于制作帽子,尾巴用作掸子。此外,在当地的中式婚礼中,新郎可能仍然穿着小熊猫皮。小熊猫在熊科和小熊猫科的分类学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小熊猫被非法猎杀并出售给动物园或被杀死以换取皮肤。很少有动物园购买这些非法标本,这使得这成为一项相当低效的业务,但在当地村庄可以找到毛皮并用于文化仪式。
小熊猫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睡时好把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住头部,以尾覆盖在身上。有时两脚下垂高卧于树枝上。善于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细的树枝上休息或躲避敌害。由于它脚底长有厚密的绒毛,因此也适于在林下滑湿的苔藓地、或岩石上行走。走路时前足内弯,步态蹒跚,与熊相似。平时行动缓慢,性情较为温驯,很少发出叫声。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一般单只或成对或集小群活动。无冬眠习性,下雨、雪时多在岩石缝隙中或大树树荫深处躲避雨雪。
过去50年,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小熊猫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Wei et al. 1999)。中国的小熊猫种群数约3000-7000只(Wei et al. 1999),印度约5000-6000只(Choudhury 2001)。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 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3.1——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版 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