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林狸外文名Spotted Linsang,是一种以林栖生活为主的中型食肉类,有两个亚种。
有两种斑林狸,以前归类为灵猫科 (Viverridae) 的一部分,2005年由Wozencraft, W.C. Order Carnivora. Wilson, D.E. & Reeder, D.M.编著出版的《世界哺乳动物物种:分类学和地理参考》(第3版),确定这两个物种分别为“斑林狸”、“条纹林狸”,具有独立的科“林狸科”(Prionodontidae)。《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版都确认了这一分类和新的中文名称。
斑林狸的繁殖季节是二个,分别为2月和8月。单个雌性每年可以生产一到两窝。每窝产2只幼崽。斑林狸的新生儿体重为40克。像大多数食肉动物一样,这个物种的幼崽天生无助,幼仔被母亲藏在树上或根部的空洞中,内衬干燥的植物,它们可能会留在那里直到断奶。
斑林狸主要捕食小型脊椎动物(蛙类、啮齿类、蜥蜴)、鸟卵、昆虫和浆果。树栖性、独居、夜行性,在其整个分布区都很稀少。它们在树洞中度过大部分时间,会下到地面觅食。斑林狸皮毛茸密,针毛少,花纹艳丽,制出的裘服美观大方。由于以鼠为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鼠类,对保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作用。
斑林狸在中国的分布范围虽广,但数量非常稀少。在中国云南数万张小型食肉类商品毛皮年收购数中,仅有20张为斑林狸毛皮,其他省区更少。由此可知斑林狸在我国已处于濒危,是一个非常稀有而需要优先给予保护的物种(Schreiber, et. al., 1989)。中国斑林狸分布区内的原始森林遭受了不少的破坏,栖息生境大大缩小,致使斑林狸数量下降;另外,猎捕误杀,原有的种群基数小也是本种致危的因素。2022年4月,在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为福建省首次记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