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 英文名Pallas's Cat,有3个亚种(兔狲西亚亚种、兔狲高原亚种以及兔狲指名亚种)。传闻是古代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看见兔狲时会大喊“吐逊(dursun)”,意为站住,之后大家就称其为“兔狲”。
说兔狲是猛兽,指的是它和狮虎豹一样有圆形瞳孔。在现存40种猫科动物中,圆形瞳孔是少数派,只占不到总数的30%。它们都是能捕杀大体型猎物,属于战斗力最顶级的一批猫科成员。兔狲作为小型猫科动物,拥有圆形瞳孔,也是独一份。科学家推测圆形瞳孔是利于它们白天锁定目标后持续追击时的快速对焦。非常有意思的是,兔狲的天敌是藏狐,世界上两种较奇特的动物凑到了一块。由于小短腿跑不快,兔狲在面临威胁时,会利用身上的皮毛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一动不动,以此躲过掠食者,emmmm 真的有点自欺欺人呢。
为了御寒,兔狲的毛发是所有猫科动物中最最密、最长的,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可分布5000根以上7厘米长的毛发。因此这蓬松的毛发让它看起来很胖。
兔狲的圈养难度非常大。兔狲生活在干燥高寒草原,所以对弓形虫等低海拔湿润地区才有的寄生虫毫无抵抗力。因此被圈养后,会被弓形虫轻而易举地感染。和其它猫科动物一样,成年兔狲对此极少有临床反应;但和其它猫科不一样的是,怀孕的母兔狲,对弓形虫没有母体免疫反应,导致大量新生儿感染弓形虫而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野捕的母兔狲反倒幼崽成活率高,因为它们还没被圈养环境中的弓形虫感染。
IUCN2020年发布的估算结果为全球成熟兔狲约58000只,这个估算结果的前提假设是全球适宜分布区内的兔狲密度为4只/平方千米,而这个密度估计值来自于蒙古中部详尽的野外调查。在猎物密集的地区,如蒙古东部和俄罗斯交界处的达乌尔草原,兔狲的密度也可以很高。
不要看兔狲这种动物长得很呆萌,实际上它们的攻击性非常强而且脾气暴躁,一点也不与人类亲近。但是它们再凶也没用,由于兔狲的毛皮质量很好,所以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人类猎杀的目标。今天兔狲沦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一身毛皮脱不开关系。1950年代中国西部的年收购兔猕毛皮量达10000张。在西藏东部的一些重点分布县,在1970年代中、后期每县收购兔狲毛皮500-700张,但到了1980年代仅收购几十张,可说明其野生种群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过度放牧导致的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则是21世纪后兔狲面临的主要威胁;近年来,在其部分栖息地内的大范围投毒灭鼠活动,会削弱其赖以为生的鼠兔等猎物的种群,并导致兔狲本身受到二次污染的伤害;特别是西伯利亚旱獭的数量锐减,导致兔狲难以找到可用来居住和繁衍的地洞,从而限制了兔狲的种群增长。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版)濒危级(EN)。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