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纹海豹
二级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黑白相间萌萌哒
详细介绍
带纹海豹外文名Ribbon Seal,属海豹中的小型种,无亚种。
通常单独生活,通常成小群聚集。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繁殖地和浮冰海洋间迁徙与觅食。一到繁殖季节,各个年龄段、性别和大小的海豹会聚集在一起。脱毛、繁殖都在春季破冰时到来,成年海豹登陆浮冰繁殖,幼体则在浮冰上脱毛。带纹海豹腹内生有一个发声气囊,用于水下交流。
带纹海豹登陆后感觉到威胁存在时,会比其他鳍足类花费更多时间环顾四周,可能是离水后视力下降所致。它们会用前鳍肢挖冰并推行。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数据缺乏(DD),2008年评估。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鳍足目所有种)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太平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季节性地迁入楚科奇海、西波弗特海以及日本海北部。
原产地(海域):日本、俄罗斯、美国。
主要栖息于北极的寒冷海域,尤喜有小块松散浮冰的深水区。
习性形态
身体呈圆柱形。雌性比雄性稍小。成年雄性换毛前呈红褐色,换毛后黑色;雌性较雄性色浅。
成体海豹深色皮毛上有四条白色斑纹(或杂有黄色),形成醒目的黑白图案:一条环绕颈部;各有一条环绕一对前鳍肢;还有一条环绕后鳍肢前的下背部。白色斑纹的位置和大小有个体差异。此类白色斑纹在两性12岁左右都会出现,换毛后更为突显。
昼行性觅食物种。天敌包括虎鲸、格陵兰鲨和北极熊。幼体海豹以虾、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成年海豹捕食各种头足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鱼类,每天可消耗7.7公斤食物,能潜入600米深水觅食。
每年4~5月份发情交配。雌兽妊娠期约11个月,于浮冰上分娩,每胎仅产1仔,新生幼仔通体雪白,哺乳期仅4~6周,过后即独立生活,而雌海豹随即进入下一个交配季节,小海豹在浮冰上停留数周后毛皮褪换为成体型,但白色环纹要在4岁左右才显现出来,恶劣的环境导致小海豹出生当年的夭亡率高达44%,雄性3~6岁性成熟,雌性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