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迅猛龙
拉丁学名: Velociraptor
别 称: 伶盗龙(“敏捷的盗贼”)、速龙、快盗龙
存在时期: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
分布区域:中国内蒙古,蒙古国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非常高
长度:15英尺
高度:约1.6英尺
体重:300磅
年龄:白垩纪
迅猛龙又叫伶盗龙、速龙、快盗龙,迅猛龙的名字来源于拉丁文“velox”(敏捷)和“raptor”(盗贼),意为“敏捷的盗贼”。
它们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嘴部有26到28颗牙齿,牙齿间隔宽,牙齿后侧有明显锯齿边缘,是活跃的捕食动物,可以捕食行动迅速的猎物。以猎食小型恐龙、恐龙蛋、恐龙幼仔和小型哺乳动物为主。
是恐龙中最具有攻击性和智慧的一种,它们的脑壳长耳宽,脑重/体重比在恐龙中相当大,说明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
身形与火鸡相似。它们全身覆盖着羽毛,具有长长的尾巴,尾骨呈“S”状水平弯曲,占体长的一半以上。迅猛龙的前肢较大且灵活,后肢结实,后足上有四根脚趾,内侧第三趾上长着长约12厘米,脚趾上的利爪粗而弯曲,呈镰刀状,这是它们捕杀猎物的重要武器。前肢细长,指上也有利爪,而且灵活,便于抓握。另外,它还有一套独特的捕杀本领: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举起利爪,加上前肢利爪的配合,很容易将猎物开膛破肚,一下子置于死地。
生活习性:迅猛龙喜欢群居,以猎食小型恐龙、恐龙蛋、恐龙幼仔和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它们是肉食性动物,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和智慧,通常结成小群体一起狩猎。
捕食方式:迅猛龙的捕食方式非常独特和高效。它们能够快速奔跑和灵活地使用前肢和后肢上的利爪来捕捉猎物。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举起利爪,配合前肢利爪的配合,很容易将猎物开膛破肚,一下子置于死地。
智力与策略:迅猛龙被认为是非常聪明的恐龙之一,它们通过团队合作来狩猎更大的猎物,显示出较高的智商。古生物学家在迅猛龙化石前臂发现了固定羽毛的羽茎瘤,这表明它们身上同样长满羽毛,因行动敏捷被称为“快速的强盗”。
发现与影响:迅猛龙的化石最早在1922年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中被发现,迄今为止,共有至少12具迅猛龙的骨骼化石被发现。迅猛龙的绝大多数标本发现于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地层中,该地层分布于蒙古的南戈壁省与中国的内蒙古;随着越来越多迅猛龙化石的发现,为科学家们研究迅猛龙的生活习性和进化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迅猛龙在电影、电视剧、游戏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的恐龙之一。
这些挖掘地点都处于干旱的环境中,布满沙丘,偶有间歇性的溪流,而巴鲁恩戈约特组的环境比年代较古老的德加多克塔组较为湿润。除了迅猛龙所猎食的原角龙以外,迅猛龙还与以下恐龙共同生存:基础角龙下目的安德萨角龙、甲龙科的绘龙、以及数种偷蛋龙科、伤齿龙科、与阿瓦拉慈龙科兽脚类恐龙。
迅猛龙以其小巧的体型、覆盖羽毛的外观、群居的生活习性、高效的捕食方式和较高的智力,成为了恐龙世界中的独特存在,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恐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