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鳞白鱼
二级别名:大白鱼,桃花白鱼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体长而侧扁,繁殖快,长得快
详细介绍
多鳞白鱼拉丁学名Anabarilius polylepis,是中国云南独有的一种鱼种。
多鳞白鱼主要食物为水草,其次是小鱼和小虾。1冬龄可达性成熟,每年春初,亲鱼成群游向近岸砾石滩产卵。
在昆明桃花盛开时期,多鳞白鱼繁殖特别快,因此得名桃花白鱼。又因它比分布于同一水域的另一种白鱼长得快,故又称大白鱼。曾是产地主要渔业对象之一,自70年代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如今已濒临绝迹。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中国云南滇池,为该湖特有。
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常在湖中水草茂密处觅食
习性形态
体长而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缘呈弧形,头长略大于体高。吻尖,吻长往往大于眼径而等于或略小于眼间距。口端位,斜裂,后端伸达鼻孔后缘的正下方,上下颌等长或下颌略突出,下颌前端小突起嵌入上颌的凹陷处。眼侧上位。眼间距宽。鳞细小,腹鳍基具1狭长腋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折,行于体侧的下半部,最后入尾柄的中轴。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后缘光滑的硬刺,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伸达至腹鳍起点间距离的2/30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约等或小于至胸鳍起点,末端远离肛门。臀鳍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叉形,末端尖。
下咽齿稍侧扁,末端钩状。鳃耙很长,约为鳃丝长的2/3,排列极密。鳔2室,后室末端钝圆,其长为前室的2.0倍。腹膜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