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标本是将昆虫制作成干燥、保存良好的标本,以便于学习、研究和展示。以下是关于昆虫标本制作的详细介绍:1. 材料准备昆虫:选择完整且未受损的昆虫进行标本制作。工具:包括昆虫钳、昆虫剪、虫针、昆虫收藏瓶、干燥剂、标本盒等。2. 准备工作将昆虫取出并杀死。常用的方法包括酒精、麻醉气体、冷冻等。对于液态保存的昆...
1、始祖鸟标本、渐变,从龙到鸟的演化随着越来越多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科学家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如身体结构(大小、骨骼愈合程度等)、生活习性(食性、哺育等)、生活年代等。因此很多恐龙化石物种在研究之初被误认为是鸟类,如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原始祖鸟(Pr...
1、针插干制标本一般成虫都是制成针插干制标本,这种标本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以永久保存。做的方法是把标本从纸袋取出(如果标本干脆,需要放到回软缸里回软),用昆虫针(视昆虫大小而选用不同型号的昆虫针)插上,针插的部位一般是在中胸中央,但可因不同昆虫而针插部位不同。鞘翅目插在右边翅基部约1/4处,半翅目插在小盾片...
1、制作用品:还软器:在制作贮藏标本时,由于虫体已极干脆,一触即碎,必须使其还软,才能展翅和整姿。还软器是制作干标本的必备工具、合适的还软器可利用玻璃质干燥器来改装,即在器底放一层洗净的湿砂子,加几滴石碳酸液以防发霉,在砂子上放一张吸水纸,再将三角纸袋竖放器中。展翅板:展翅板是整姿用的必备...
人类对恐龙可以说相当熟悉,无论是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骨架化石,还是好莱坞科幻影片里的恐龙世界,或者学校教科书里的详尽介绍,从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再到化石研究,探索从未停止,却似乎也没有穷尽。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恐龙不断有新的发现。最新研究发现,恐龙的泄殖腔(排泄和生殖出口)会发光,而这很可能是跟同...
近日,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员及其研究生马昕莹和任艺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详细描述与贵州龙共生的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并将它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铰齿鱼类化石在我国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早在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从云南到贵州进行野外...
据《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命名为优美玉带鱼,并将其归入拱鱼目腊山鱼科。优美玉带鱼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之一,它的发现为了解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铰齿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nbs...
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最新研究发表的...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虽说,这些曾经统治地球的生物在现实生活里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博物馆里,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庞大与震撼……1、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腕龙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博物馆之一,自1889年创建至今已经有114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收藏着二千五...
马与人类历史的联系可以追溯到350个世纪以前,最早的记录来自法国和西班牙旧石器时代中期约3.5万~10万年以前的洞穴壁画上的野马。人类驯养马的历史要比驯养狗更晚,家马大约在6 000年前才由西欧的泰班野马或东亚的普氏野马驯养而来。自那以后,马在人类的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祖马然而,马自身的历史却悠久得多...
2017年2月16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蒋顺兴和程心等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王孝理和张军强等关于翼手龙亚目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研究报道的翼龙化石属于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标本产自辽宁建昌玲珑塔。这件标本的尾椎、翼掌骨和第五脚趾等...
5月2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加拿大等地多家研究机构的古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报道了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1.25亿年的恐龙——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略超过1米,前后肢及尾部均有大型羽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恐...